第二节 安装CentOS

Linux 第二节
一、安装VNware workstation 10
二、安装CentOS
1.root/123456 用户登录[root@localhost ~]#
2.关机 init 0
3.ifconfig -a:查询ip等信息
4.dhclient :生成自动获取IP
5.手动配置网卡:ipad./setup/编辑网卡配置文件: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6.insert:i 退出编辑模式:Esc save and quit: :wq (write and quit)
7.ONBOOT=yes BOOTPROTO=static (静态获取IP/ dhcp:自动获取IP )IPADDR=192.168.10.22 NETMARK=255.255.255.0
GATEWAY : 网关地址:192.168.137.1
8.service network restart :重启服务
9.设置网络: 1)连接模式选择NAT,并选择VMnet8, (如果仍网络不通,选择自定义VMnet8 )
10.yum install -y vim-enhanced :安装vim
11.yum install -y "Desktop": 安装桌面
12.yum groupinstall -y "Chinese Support: 安装中文


http://www.2cto.com/os/201108/98426.html
配置文件:/etc/inittab:runlevel用来表示在init进程结束之后的系统状态,在系统的硬件中没有固定的信息来表示 它纯粹是一种软件结构。init和inittab是runlevel影响系统状态的唯一原因
Runlevel 0 是让init关闭所有进程并终止系统。
  Runlevel 1 是用来将系统转到单用户模式,单用户模式只能有系统管理员进入,在该模式下处理那些在有登录用 户的情况下不能进行更改的文件,改runlevel的编号1也可以用S代替。
  Runlevel 2 是允许系统进入多用户的模式,但并不支持文件共享,这种模式很少应用。
  Runlevel 3 是最常用的运行模式,主要用来提供真正的多用户模式,也是多数服务器的缺省模式。
  Runlevel 4 一般不被系统使用,用户可以设计自己的系统状态并将其应用到runlevel 4阶段,尽管很少使用,但 使用该系统可以实现一些特定的登录请求。
  Runlevel 5 是将系统初始化为专用的X Window终端。对功能强大的Linux系统来说,这并不是好的选择,但用户 如果需要这样,也可以通过在runlevel启动来实现该方案。
  Runlevel 6 是关闭所有运行的进程并重新启动系统。

根据上面的配置文件,2、3、4、5级别上以ttyX为参数执行启动/sbin/mingetty(tty1-tty6),启动六次,也就是启动6个终端,至此,系统显示登陆界面,启动过程准备完成。
**id:runlevel:action:process:
id是指入口标识符:运行级别的标识:运行方式(nitdefault、sysinit、boot、bootwait):执行程序
respawn:重新执行终端,否则无法利用ALT+Fn切换终端


/etc/inittab文件中每个登记项的结构都是一样的,共分为以冒号“:”分隔的4个字段。具体如下:
identifier : run_level : action : process
其中,各字段以及与其相关的说明如下:
identifier  登记项标识符,最多为4个字符。用于惟一地标识/etc/inittab文件中的每一个登记项

run_level  系统运行级,即执行登记项的init级别。用于指定相应的登记项适用于哪一个运行级,即在哪一个运行级中被处理。如果该字段为空,那么相应的登记项将适用于所有的运行级。在该字段中,可以同时指定一个或多个运行级,其中各运行级分别以数字0.1.2.3.4.5.6或字母a、b、c表示,且无需对其进行分隔。

action    动作关键字。用于指定init(M)命令或进程对相应进程(在“process”字段定义)所实施的动作。具体动作包括:
  1、boot:只有在引导过程中,才执行该进程,但不等待该进程的结束;当该进程死亡时,也不重新启动该进程。
  2、bootwait:只有在引导过程中,才执行该进程,并等待进程的结束:当该进程死亡时,也不重新启动该进程。实际上,只有在系统被引导后,并从单用户方式进入多用户方式时,这些登记项才被处理;如果系统的默认运行级设置为2(即多用户方式),那么这些登记项在系统引导后将马上被处理。
  3、initdefault:指定系统的默认运行级。系统启动时,init将首先查找该登记项。如果存在init将据此决定系统最初要进入的运行级。具体来说,init将指定登记项“run_level"字段中的最大数字(即最高运行级)为当前系统的默认运行级;如果该字段为空,那么将其解释为“0123456”,并以“6”作为默认运行级。如果不存在该登记项,那么init将要求用户在系统启动时指定一个最初的运行级。
  4、off:如果相应的进程正在运行,那么就发出一个警告信号,等待20秒后,再通过杀死信号强行终止该进程。如果相应的进程并不存在那么就忽略该登记项。
  5、once:启动相应的进程,但不等待该进程结束便继续处理/etc/inittab文件中的下一个登记项;当该进程死亡时,init也不重新启动该进程。注意:在从一个运行级进入另一个运行级时,如果相应的进程仍然在运行,那么init就不重新启动该进程。
  6、ondemand:与“respawn”的功能完全相同,但只用于运行级为a、b或c的登记项。
  7、powerfail:只在init接收到电源失败信号时执行相应的进程,但不等待该进程结束。
  8、powerwait:只在init接收到电源失败信号时执行相应的进程,并在继续对/etc/inittab文件进行任何处理前等待该进程结束。
  9、respawn:如果相应的进程还不存在,那么init就启动该进程,同时不等待该进程的结束就继续扫描/etc/inittab文件;当该进程死亡时,init将重新启动该进程。如果相应的进程已经存在,那么init将忽略该登记项并继续扫描/etc/inittab文件。
  10、sysinit:只有在启动或重新启动系统并首先进入单用户时,init才执行这些登记项。而在系统从运行级1-6进入单用户方式时,init并不执行这些登记项。"action”字段为“sysinit”的登记项在“run_level”字段不指定任何运行级。
  11、wait:启动进程并等待其结束,然后再处理/etc/inittab文件中的下一个登记项。

  
  process   所要执行的shell命令。任何合法的shell语法均适用于该字段。



一、配置IP
VMWARE中的网络连接方式
桥接:相当于网络中用网桥把“虚拟电脑”和宿主电脑连接起来。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相当于和宿主电脑共享一个网卡上网。

如果局域网中有路由器,尽量选择桥接。
桥接模式下,“虚拟机”可以直接从路由器自动获取到IP地址。
NAT模式下,局域网中有路由器的情况下,“虚拟机”可以自动获取到IP地址,如果没有路由器,则可以利用VMWARE自身带的DHCP功能,详情请看VMWARE虚拟网络配置里最下面的DHCP点选项。

Centos中,
ifconfig:configure a network interface,此命令可以看到系统中的网络硬件情况。

显示结果中
lo:Local Loopback,本地回环网络(此网卡为虚拟网络,它的接口并不真实地从外界接收和发送数据包,而是在系统内部接收和发送数据包,因此虚拟网络接口不需要驱动程序)
eth0:ethernet的缩写,意为系统第一个网卡,同理第二块网卡的名称为eth1.

配置文件为,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
DEVICE=eth0 设备名称
HWADDR=00:0C:29:A9:66:BC hardware address硬件地址
TYPE=Ethernet 类型为以太网
UUID=37b4ade3-c11e-43b0-95e1-b2fcd2c4d8c9
ONBOOT=yes 是否在系统启动时启动设备
NM_CONTROLLED=yes 是否为network management服务影响
BOOTPROTO=dhcp 加载类型,dhcp为自动获取IP地址,static为静态配置,但相应的需要增加IPADDR(IP地址)NETMASK(子网掩码)GATEWAY(网关)DNS1等配置项 }
记得修改完配置文件后,将网络服务重启,命令为“service network restart”

如果是DHCP模式,可以用dhclient命令获取IP,如果希望系统开启时自动获取,需要在ifcfg-eth0中修改"ONBOOT"为"yes".

PS:另外需要注意的是,dhclient是一个服务,一旦获取了一次ip之后,只能killall掉dhclient的进程,才可以重新dhclient,否则会提示“dhclient(1498) is already running - exiting. ”


二、配置本地yum源
1、挂载光盘到文件夹 mount /dev/cdrom /mnt/yum
2、更改yum源配置

配置文件
CentOS-Base.repo网络软件源地址
CentOS-Debuginfo.repo
CentOS-Media.repo本地软件源地址
CentOS-Vault.repo

将整个文件夹备份
#cd /etc/yum.repos.d/
#cp ../yum.repos.d /etc/yum.repos.d.bak

将CentOS-Base.repo备份(因为系统是默认首先寻找网络软件源)
#cd /etc/yum.repos.d/
#mv CentOS-Base.repo CentOS-Base.repo.bak

配置CentOS-Media.repo

[c6-media]
name=CentOS-$releasever - Media
baseurl=file:///mnt/yum/ 将此处修改为你挂载文件夹的路径
file:///media/cdrom/
file:///media/cdrecorder/
gpgcheck=1 gpgcheck是gpg验证是否开启的选项,1是开启
enabled=1 将此处修改为1,启用此本地软件源
gpgkey=file:///etc/pki/rpm-gpg/RPM-GPG-KEY-CentOS-6 软件源密钥


四、用putty或xshell等远程连接工具远程连接linux
下载putty,配置相应IP和port,保存一个名称,开启登录即可。
port号是可以修改的,默认为22
配置文件:/etc/ssh/sshd_config

省略...
port 22
省略...

修改完配置后,需要重启ssh 服务
service sshd restart

可以用ps和grep查找ssh的进程
ps -aux | grep -I "ssh"

五、利用putty生成密钥
1、先用putty远程连接上
2、用putty自带软件 PUTTYGEN.exe生成密钥(生成过程需晃动鼠标),把私钥存到本地地址,复制公钥内容
3、linux上创建/root/.ssh目录,更改权限700
4、把公钥内容粘贴入 /root/.ssh/authorized_keys,需要将此文件更改权限为600
5、(此步骤并不是必须的)关闭selinux setenfoce 0
6、设置PuTTY客户端(此时需关闭当前的连接), 点右侧SSH 再选择 Auth 再点右侧的“Browse” 选择刚才我们保存到本地的私钥,然后必须去session处保存一下。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nuxSuDa/p/4303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