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资料

今天在写《软件设计说明书》的时候突然想到上学期学过【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这门课,而且当时复习的时候关于系统设计还专门背过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步骤,但死活都记不起来。突然觉得应该把这些常用的知识都整理起来,这样也方便自己这种健忘患者及时查缺补漏。所以,赶紧把上学期期末的复习资料搬上来。

第一章 信息系统开发概论

1.信息系统的概念:
  信息系统是一个处理数据的系统,包括数据的管理与存储。

2.信息系统的发展主要经历的三个阶段: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阶段
  管理信息系统(MIS)阶段
  决策支持系统阶段(DSS)

3.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管理与评价五个阶段。

4.按照系统的分析要素,可以把开发方法分为三类:
  面向处理方法(PO,Processing Oriented)
  面向数据方法(DO,Data Oriented)
  面向对象的方法(OO,Object Oriented)

5.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
  是用系统的思想和系统工程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具体来说,就是先将整个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划分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如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

6.原型法开发信息系统的基本思想:
  首先要对用户提出的初步需求进行总结,然后构造一个合适的原型并运行,此后,通过系统开发人员与用户对原型运行情况的不断分析、修改和研讨,不断扩充和完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直至得到符合用户要求的系统为止。

7.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
  把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都看成是由各种不同的对象组成,每个对象都有各自内部的状态、机制和规律。按照对象的不同特性,可以组成不同的类。不同的对象和类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就构成了客观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和系统。

8.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

基于宿主机结构、
文件服务器结构、
客户/服务器(C/S,Client/Sever)结构、
浏览器/服务器(B/S,Browser/Server)结构。

9.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理论——诺兰模型
  初始期、普及期、控制期、整合期、数据管理期、成熟期

第二章 信息系统规划

1.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
  ①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
  ②业务流程规划
  ③总体结构规划
  ④项目实施与资源分配规划

2.企业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
  关键成功因素法(CSF,Critical Success Factors),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企业系统规划法(BSP,Business System Planning)。其他的方法还有基于BPR的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法、企业信息分析与集成技术(BIA&IT)、投资回收法(ROI)等。

3.企业系统规划法的步骤
42页。

4.企业系统规划法(BSP)最核心的内容:
  定义企业过程

5.UC矩阵图(企业过程/数据类矩阵)
有了初始U/C矩阵图就可以定义信息系统的结构啦,也就是划分子系统。

6.企业系统规划法(BSP)一般是对规划控制层的,而不是对数据生产层的。

7.业务流程重组(BPR,信息系统升级改造的核心步骤)
  BPR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做根本性的思考和彻底性重建,其目的是在成本、质量和速度方面取得显著性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程度的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
  BPR要设计出一个新的业务模型,描述各项业务活动各自的功能,分析各业务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完成原业务流程的改造,使其能减少冗余,使业务活动更加有效。

8.信息系统规划工作的全面总结和主要成果:
  可行性研究报告

9.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包括:
  明确组织的信息需求、制定系统总体结构方案。

第三章 信息系统调查分析

1.系统调查分析的任务:
  通过初步调查,完成对用户问题的识别,在此基础上对任务进行可行性分析,若任务可行,则根据系统目标对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最后得到详细调查结果,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系统分析的任务是构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2.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必要性和可行性。可行性分析的内容分为: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社会可行性、管理可行性。

3.在详细调查阶段,我们要完成的是系统需求建模。需求模型(或模型的集合)是一种逻辑模型。

4.详细调查方法
  (1)收集资料:将各部门、科室和车间日常业务中所用的计划、原始凭证、单据和报表等的格式或样本统统收集起来,以便对它们进行分类研究。
  (2)发调查表征求意见:发调查表征求意见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重点询问调查,另一种是全面业务需求分析的问卷调查。
  (3)开调查会:开调查会是一种集中征询意见的方法,开调查会可以按两种方法进行组织,一种是按职能部门召开座谈会,另一种是各类人员联合座谈。
  (4)访问:访问是收集数据的主要来源之一,可以充分听取各方面的要求和希望。
  (5)深入实际的调查方式:即参加业务实践。通过实践,可以较深入地了解现行系统中数据产生、传递、加工、存储、输出等环节的工作内容。

5.信息收集技术:
  交互式方法:面谈、联合应用程序设计(JAD)、调查表
  非干扰性方法:抽样、调查、观测决策者的行为和物理环境

6.调查分析的成果(与系统规划一样):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四章 结构化分析建模

1.结构化分析是面向数据流的需求分析方法,结构化需求建模中的核心是画数据流程图。

2.系统分析的任务是构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而系统设计是要构建系统物理模型。

3.系统分析工具——建模工具:
  (1)流程视图:流程图、顺序图、面向岗位的过程图等
  (2)功能视图:功能模块图、数据流程图、用例图等
  (3)对象视图:状态转换图、类图、协作图等
  (4)任务/岗位视图:面向岗位的信息流图、岗位功能图、工作对象图等。

4.结构化系统分析采用介于形式语言和自然语言之间的描述方式,通过一套分层次的数据流程图,辅以数据字典、处理逻辑小说明等工具来描述系统,结构化建模的主要工作就是构建系统数据流程图。

5.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正是通过这种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法,利用分解和抽象这两个基本手段控制系统的复杂性。

6.调查管理业务流程应顺着原系统信息流动的过程逐步地进行,内容包括各环节的业务处理、信息来源、处理方法、计算方法、信息流经取向、信息提供的时间和形态(报告、单据、屏幕显示等)。

7.数据流程图的绘制(104-106页/133页,ps:应该是道大题)

8.数据字典(DD,Data Dictionary):
  是在新系统数据流程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定义和描述所有数据的工具,包括对一切动态数据(数据流)和静态数据(数据存储)的数据结构和相互关系的说明,是数据分析和数据管理的重要工具,是系统设计阶段进行数据库(文件)设计的参考依据。

9.数据字典包括数据项、数据流、数据加工,不包括数据类型。(ps:选择题!!!)

10.处理逻辑过程可以用判定树、判定表或结构化语言等处理逻辑说明工具加以描述。

11.系统分析报告的内容:
  (1)组织情况简述
  (2)系统目标和开发的可行性
  (3)现行系统运行状况
  (4)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第五章 信息系统设计

1.系统设计又称物理设计,通常分为两个阶段进行,首先是总体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详细设计。

2.系统设计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2)灵活性原则
  (3)可靠性原则
  (4)经济性原则
  (5)管理可接受的原则

3.系统设计的目的:
  是在保证实现逻辑模型功能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目标系统的性能,将分析阶段所获得的系统逻辑模型,转换成一个具体的计算机实现方案的物理模型,包括计算机物理系统配置方案报告和一份系统设计说明书。

4.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1)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2)处理流程设计
(3)代码设计
(4)人机界面设计
(5)输出设计
(6)输入设计
(7)数据库设计
(8)安全保密设计
(9)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
(10)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

5.模块聚合中,一个模块只执行一个功能的是功能内聚。

6.在设计时,要力求增加模块的内聚,尽量减少模块间的耦合。(高内聚、低耦合)

7.系统设计过程中,从哪几个方面提高系统安全性和完整性,每个方面应如何做?
(1)硬件方面:
选用可靠性高的硬件设备,选用性能优良的服务器和工作站。服务器应具有完善的容错能力,允许带电热拔插,附带智能I/O性能。在设计上要考虑服务器的热备份和冷备份的工作方式。要配备不间断电源、稳压器、防火墙等。
(2)软件方面:
①访问控制
②选择性访问控制。
③生物识别技术
④加密
(3)网络方面
①调制解调器安全
②传输介质的安全。
③防火墙。
④数字签名技术
(4)数据库方面
①访问限制
②数据加密
③跟踪审查
④备份
⑤镜像技术
⑥归档

第六章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1.UP就是一个使用UML进行建模的软件开发过程规范。
2.UML建模机制与图的关系(211页图6-14)
UML建模机制由三部分组成:
用例建模(描述需求)、静态建模(描述重要对象及关系)、动态建模(描述系统行为)。
用例建模包括用例图;
静态建模包括类图、对象图、包图、组件图、配置图;
动态建模包括状态图、活动图、交互图(顺序图和通信图<又名协作图>)。

第七章 UML建模

1.售票系统UML建模(228-232页):画用例图和时序图(其他的图要知道)。

第八章 信息系统实施

实施阶段任务复杂、风险极高,人们总结出系统实施的四个关键因素是:人员、任务分解、进度安排、广义的有软件编制、狭义的最后的部署实施没有软件编制。(PS:该题目出的有问题,应该是道单选,题目类似于系统实施不包括哪个阶段,选软件编制。)
1.系统实施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1)物理系统的实施
(2)程序设计
(3)系统调试
(4)基础数据的录入
(5)系统人员培训
(6)系统转换
(7)文档的建立与完善
2.调试阶段的基本原则:
(1)调试用例应该由“输入数据”和“预期的输出结果”组成。
(2)不仅要选用合理的输入数据进行调试,还应选用不合理的甚至错误的输入数据。
(3)除了检查程序是否做了它应该做的工作,还应检查程序是否做了它不该做的事情。
(4)应该长期保留所有的调试用例,直至该系统被废弃不用为止。
(5)程序修改后必须重新调试。
(6)集中测试容易出错的模块。
(7)测试工程师和安全工程师是分开的。
3.系统测试的方法总体来说有静态测试法(桌前检查、代码会审)和动态测试法(黑盒法、白盒法)两种。
4.常用的设计测试数据技术主要有:适用于黑盒测试的等价划分、边界值分析及错误推测法等;适用于白盒测试的逻辑覆盖法等。
5.调试步骤
①模块调试
②分调
③总调
④特殊测试
6.系统转换方式(260图8-3):直接转换、平行转换、分段转换。

第九章 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

1.这一工作,在整个系统生命周期中所占比重大于60%,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2.系统维护的定义:
系统维护是指在管理信息系统交付使用后,为了改正错误或满足新的需要而修改系统的过程。
3.系统维护的类型:
(1)改正性维护
(2)适应性维护
(3)完善性维护
(4)预防性维护
4.系统维护活动的内容
(1)程序的维护
(2)数据的维护
(3)代码的维护
(4)设备的维护
(5)机构和人员的变动

1.项目的主要管理人员主要参与系统开发的全过程。
2.数据库设计中ER图属于概念设计。
3.模块子系统的划分在需求分析阶段
4.哪些属于UML类图中的交互图:顺序图和协作图
5.测试的原则中说明测试应由专门的测试人员来承担。
6.数据库设计满足第三范式认为好一点。
7.信息系统对管理的支持归根结底是决策上的支持。
8.系统模块层次图不属于系统分析的结果,系统建议书、数据字典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属于系统分析的结果。
9.从硬件方面提高系统安全性和完整性中,服务器应具有完善的容错能力,允许带电热拔插,附带智能I/O性能。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XY462283007/p/12862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