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工课程总结——重修系统

1、遇到的部分问题

  由于在开始项目之前,我们已经在课堂上进行了许多的理论体系的学习,虽然过程繁琐,但是我一直坚定的觉得,只要选好模式,按照“套路”一直走,必然不会出什么岔子,但是在项目开始的第一步,需求分析时,我就遇到了意料之外的难题,首先我们是对信工院的老师进行了需求采集(虽然绝大多数老师并不知道很多具体的流程),得出了我们理解中的第一版需求及其大概运作流程:老师 → 教研室主任 → 教务处老师 → 全体学生(符合信工院模式)。

  在和组员(harson)的不断沟通后,我在学校官网上收集到了本校各个院与教研室的对应关系,并向其他院的老师进行了需求调研,其中主要问了语言文化学院的老师和教学秘书,并得出了一些结论:①运作流程中有新的人物出现:老师 → 教研室主任 → 学院教学秘书 → 教务处老师 → 全体学生;②并不是各个学院的老师都能熟练运用各种软件 —— 系统应简单明了并在各处有相应的提示。

  第三版需求的更新是向教务处老师询问更多的细节时发现更多的问题:①学校有两类课程(大学英语,各类数学课)的课程名称紊乱且没有对应的方式来查询;②公共课的重修只能由教务处直接管理。

  在解决了上述种种提到或未提及的问题后我们做出了第三版原型设计,但在项目快要结束之际,我们想提前获取一下各个教研室老师的数据时发现:①教务处和学院教学秘书并没有各个教研室老师的数据表,目前只能靠自己收集;②并不是每个学院的信息提交流程都是一样的。所以最后我们采用了折中的办法,暂时先按我们最熟悉的信工院为主,将项目完成。

2、总结

  在这次课设中我发现在学校的课设时在整个项目中单靠项目经理分配任务还是十分的不靠谱,组员的主观能动性不高,也造成了项目中途有一段时间的搁置,这时候的管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次课设中虽然困难重重,但是也有了许多的收获,各种图表(用例图,类图,时序图等)与工作模式都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了反复实操,相信在以后的项目中可以避开这次走过的许多弯路,变得更加熟练了。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LI6/p/14994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