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元组与序列-第三天

1.创建元组tuple
关键是逗号,大部分用的是(),也可以没有
>>> tuple1 = (1,2,3,4,5,6,7,8)

>>> tuple1[5:]
(6, 7, 8)
>>> tuple1[:5]
(1, 2, 3, 4, 5)

元组创建后元素不能被更改

2.更新元组
>>> temp = ('小甲鱼','黑夜','迷途','小布丁')
>>> temp = temp[:2] + ('怡静',) +temp[2:]
>>> temp
('小甲鱼', '黑夜', '怡静', '迷途', '小布丁')

3.删除元组
del 元组名
python有垃圾回收机制,如果没有标签指向元组,过一会会被回收

4.字符串方法

5.format格式化
format接收位置参数和关键字参数两个,二者均传递到replacement中,
replacement字段在字符串中是由{}表示的

注:位置参数必须在关键字参数之前

>>> "{0} love {1}.{2}".format("I","FishC","com")
'I love FishC.com'
>>> "{0} love {a}.{b}".format("I",a="FishC",b="com")
'I love FishC.com'
>>> "{{0}}".format("不打印")
'{0}'

冒号表示格式化符号的开始
>>> '{0:.1f}{1}'.format(27.658,'GB')
'27.7GB'

>>> '%d + %d = %d' % (4,5,4+5)
'4 + 5 = 9'


5.序列
列表、元组和字符串的共同点
-都可以通过索引得到每一个元素
-默认索引值总是从0开始
-可以通过分片的方法得到一个范围内的元素的集合
-有很多共同的操作符(重复操作符、拼接操作符、成员关系操作符)

序列中的方法:
list():把一个可迭代对象转换为列表

tuple([iterable]):把一个可迭代对象转换为元组

str(obj):把obj对象转换为字符串

max():返回序列或者参数集合中最大值

min():返回序列或者参数集合中最小值

sum(iterable[,start=0]):返回序列iterable和可选参数start的总和

sorted():函数对所有可迭代的对象进行排序操作。

enumerate() 函数用于将一个可遍历的数据对象
(如列表、元组或字符串)组合为一个索引序列,
同时列出数据和数据下标,一般用在 for 循环当中。

zip() 函数用于将可迭代的对象作为参数,将对象中对应的元素打包成一个个元组,
然后返回由这些元组组成的对象

注:
6.sort 与 sorted 区别:
sort 是应用在 list 上的方法,sorted 可以对所有可迭代的对象进行排序操作。
list 的 sort 方法返回的是对已经存在的列表进行操作,
而内建函数 sorted 方法返回的是一个新的 list,
而不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的操作。

7.sorted 语法:
sorted(iterable, key=None, reverse=False)
参数说明:
iterable -- 可迭代对象。
key -- 主要是用来进行比较的元素,只有一个参数,
具体的函数的参数就是取自于可迭代对象中,
指定可迭代对象中的一个元素来进行排序。
reverse -- 排序规则,reverse = True 降序 , reverse = False 升序(默认)。

8.enumerate(sequence, [start=0])
参数
sequence -- 一个序列、迭代器或其他支持迭代对象。
start -- 下标起始位置。


exa:
>>> sum(numbers,8)
138

>>> sorted(numbers)
[-98, 0, 1, 13, 18, 32, 34, 54, 76]

>>> list(reversed(sorted(numbers)))
[76, 54, 34, 32, 18, 13, 1, 0, -98]

>>> list(enumerate(numbers))
[(0, 1), (1, 18), (2, 13), (3, 0), (4, -98), (5, 34), (6, 54), (7, 76), (8, 32)]

>>> a = [1,2,3,4,5,6,7,8]
>>> b = [4,5,6,7,8]
>>> zip(a,b)
<zip object at 0x00000268FB236200>
>>> list(zip(a,b))
[(1, 4), (2, 5), (3, 6), (4, 7), (5, 8)]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EPENGYANG/p/14105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