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口测试随笔

测试的重点是要检查数据的交换,传递和控制管理过程,以及系统间的相互逻辑依赖关系等。

我所了解的模块接口测试大体分为两类:模块接口测试和web接口测试
模块接口测试是单元测试的基础。它主要测试模块的调用与返回。

过这个例子放大了来看,假如几个开发人员去完成一个系统,他们分别开发一些功能模块,最终数据会在这些功能模块之间传递。当A开发好自己负责的功能模块后会提供相应的接口(类方法、函数),B肯定需要模拟数据调用A写的接口,检查返回值是否正确。

当然,测试的手段遵循测试的一些要点。

  1、检查接口返回的数据是否与预期结果一致。

  2、检查接口的容错性,假如传递数据的类型错误时是否可以处理。例如上面的例子是支持整数,传递的是小数或字符串呢?

  3、接口参数的边界值。例如,传递的参数足够大或为负数时,接口是否可以正常处理。

  4、接口的性能,接口处理数据的时间也是测试的一个方法。牵扯到内部就是算法与代码的优化。

  5、接口的安全性,如果是外部接口的话,这点尤为重要。

web接口测试

  web接口测试又可分为两类:服务器接口测试和外部接口测试。

  服务器接口测试:是测试浏览器与服务器的接口。这个很容易理解,我们知道web开发一般分前端和后端,前端开发人员用html/css/javascript等技术。后端开发人用php/java/python/ruby等各种语言。用户输入的数据是输入到的前端页面上,怎样把这些数据传递的后台的呢?通过http协议的get与post请求来实现前后端的数据传递。这也可认为是接口测试,调用的登录接口还是查询接口,传参的是用户密码还是搜索关键字。

  外部接口测试:这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第三方登录,比如你做的新系统免于新用户重新注册的麻烦会提供第三方登录,那用户在登录的时候调用的就是第三方登录的接口,由第三方验证用户名和密码并且返回给当前系统。

  对于服务器接口测试,我们来看例子。

==================================

准备:

Python 下载地址: https://www.python.org/

Flask 微型web框架。flask安装:> pip install flask

==================================

查看flsk是否安装成功。

fromflaskimportFlaskapp= Flask(name)@app.route("/user/")defuser(name):return"

hello %s !

"%nameif__name__=='main': app.run(debug=True)
通过浏览器访问:http://127.0.0.1:5000/user/zhangsan

这是一个最简单的get请求,我们可以把“zhangsan”改成任意字符来时行测试。

对于web接口测试来说有哪些测试要点:

  1、请求是否正确,默认请求成功是200,如果请求错误也能返回404、500等。

  2、检查返回数据的正确性与格式;json是一种非常创建的格式。

  3、接口的安全性,一般web都不会暴露在网上任意被调用,需要做一些限制,比如鉴权或认证。

  4、接口的性能,web接口同样注重性能,这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如果我搜索一个关键字半天结果都没返回,果断弃用。

开发的能力会极大的影响你的各种测试技术的学习能力,和使用深度

接口测试很有必要了解web开发,只有知道接口是如何被开发出来的。才能把接口测试做更好

rom django.db import models
from django.contrib import admin

Create your models here.

class BlogsPost(models.Model):
title = models.CharField(max_length = 150)
body = models.TextField()
timestamp = models.DateTimeField()

admin.site.register(BlogsPost)

http://www.cnblogs.com/fnng/p/3737964.html

tftp
命令格式为:
tftp [option] ... host [port]
如果要下载或上传文件的话是一定要用这些option的。成都明诚科技。
-g表示下载文件(get)
-p表示上传文件(put)
-l表示本地文件名(local file)
-r表示远程主机的文件名(remote file)
例如,要从远程主机192.168.1.2上下载embedexpert,则应输入以下命令
tftp -g -r embedexpert 192.168.1.2

https://testerhome.com/

参考文章:http://www.zavedil.com/software-mtp-support-rhel-6/
要达到读取安卓手机内容的目的,我们需要安装go-mtpfs,在这之前,需要先装上一些基本的配件:
1.yum install bison gcc mercurial libusb-devel
2.如果你的电脑没有libusb-1.0的话,在安装过程中会出错,下面是安装的链接:
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libusb/files/libusb-1.0/libusb-1.0.9/libusb-1.0.9.tar.bz2
下载到一个/tmp之类的文件夹中,解压 tar xjvf libu** ,然后进入该文件夹,依次执行 ./configure ;make;make install(当然这需要在root的身份下)
安装完之后,还需要配置环境:
export PKG_CONFIG_PATH=/usr双击查看原图b/pkgconfig:$PKG_CONFIG_PATH 其中的/usr双击查看原图b/不一定是存在pkgconfig的,具体要写pkgconfig存在的位置
3.安装go语言包,详见我的博客“CentOS6.5下安装golang”
4.下载go-mtpfs
mkdir /tmp/go
export GOPATH=/tmp/go
go get github.com/hanwen/go-mtpfs
cp /tmp/go/bin/go-mtpfs /usr/bin
chmod 4755 /usr/bin/go-mtpfs
5.配置挂载:

     chmod 4755 /bin/fusermount
     mkdir  /mnt/phone
     chmod 777 /mnt/phone
   然后在/usr/bin 中新建两个文件phone-mount.sh 和 phone-unmount.sh 并修改它们的权限为 777.
   编辑两个文件的内容:

phone-mount.sh:

/bin/bash

Export a suitable path - it is requred by the module,

but will not be supplied by the udev:

export PATH=/bin:/sbin:/usr/bin:/usr/sbin:/usr/local/bin:/usr/local/sbin

Run the mounter as the user who will access the phone -

replace USER with your username

su USER -c "/usr/bin/go-mtpfs /mnt/phone &"

Exiting is important, else udev may hang here forever

exit

phone-unmount.sh:

/bin/bash

Export a suitable path

export PATH=/bin:/sbin:/usr/bin:/usr/sbin:/usr/local/bin:/usr/local/sbin

Run the FUSE unmounter

/bin/fusermount -u /mnt/phone

   保存后再修改权限为755。
   最后到/etc/udev/rules.d 文件夹中,新建一个rules文件,当然,如果你之前已经创建或者文件夹里存在诸如51-android.rules这样子的文件,那就不用新建了:

进入新建的文件夹,编辑:

SUBSYSTEM"usb", ATTRS{idVendor}"AAAA", ATTRS{idProduct}"BBBB", ACTION"add", RUN+="/usr/bin/phone-mount.sh"
ENV{ID_VENDOR_ID}"AAAA", ENV{ID_MODEL_ID}"BBBB", ACTION=="remove", RUN+="/usr/bin/phone-unmount.sh"

其中 AAAA是你手机的供应商识别吗,而BBBB是你的手机产品识别码。你可以用lsusb的指令查看手机的具体ID。

6.写在后面,至此,重启后理论上应该就可以即插即用了,不过我出了点小差错,没反应。
晕,,,,,所以我只能直接用指令罗,
su USER -c "/usr/bin/go-mtpfs /mnt/phone &"
其中USER记得替换为你自己的名字,在/mnt/phone里面终于出现我想要的东西。好吧,至少目的达到,不能即插即用的原因有待排查

参考文章:http://www.zavedil.com/software-mtp-support-rhel-6/
要达到读取安卓手机内容的目的,我们需要安装go-mtpfs,在这之前,需要先装上一些基本的配件:
1.yum install bison gcc mercurial libusb-devel
2.如果你的电脑没有libusb-1.0的话,在安装过程中会出错,下面是安装的链接:
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libusb/files/libusb-1.0/libusb-1.0.9/libusb-1.0.9.tar.bz2
下载到一个/tmp之类的文件夹中,解压 tar xjvf libu** ,然后进入该文件夹,依次执行 ./configure ;make;make install(当然这需要在root的身份下)
安装完之后,还需要配置环境:
export PKG_CONFIG_PATH=/usr b/pkgconfig:$PKG_CONFIG_PATH 其中的/usr b/不一定是存在pkgconfig的,具体要写pkgconfig存在的位置
3.安装go语言包,详见我的博客“CentOS6.5下安装golang”
4.下载go-mtpfs
mkdir /tmp/go
export GOPATH=/tmp/go
go get github.com/hanwen/go-mtpfs
cp /tmp/go/bin/go-mtpfs /usr/bin
chmod 4755 /usr/bin/go-mtpfs
5.配置挂载:

     chmod 4755 /bin/fusermount
     mkdir  /mnt/phone
     chmod 777 /mnt/phone
   然后在/usr/bin 中新建两个文件phone-mount.sh 和 phone-unmount.sh 并修改它们的权限为 777.
   编辑两个文件的内容:

phone-mount.sh:

/bin/bash

Export a suitable path - it is requred by the module,

but will not be supplied by the udev:

export PATH=/bin:/sbin:/usr/bin:/usr/sbin:/usr/local/bin:/usr/local/sbin

Run the mounter as the user who will access the phone -

replace USER with your username

su USER -c "/usr/bin/go-mtpfs /mnt/phone &"

Exiting is important, else udev may hang here forever

exit

phone-unmount.sh:

/bin/bash

Export a suitable path

export PATH=/bin:/sbin:/usr/bin:/usr/sbin:/usr/local/bin:/usr/local/sbin

Run the FUSE unmounter

/bin/fusermount -u /mnt/phone

   保存后再修改权限为755。
   最后到/etc/udev/rules.d 文件夹中,新建一个rules文件,当然,如果你之前已经创建或者文件夹里存在诸如51-android.rules这样子的文件,那就不用新建了:

进入新建的文件夹,编辑:

SUBSYSTEM"usb", ATTRS{idVendor}"AAAA", ATTRS{idProduct}"BBBB", ACTION"add", RUN+="/usr/bin/phone-mount.sh"
ENV{ID_VENDOR_ID}"AAAA", ENV{ID_MODEL_ID}"BBBB", ACTION=="remove", RUN+="/usr/bin/phone-unmount.sh"

其中 AAAA是你手机的供应商识别吗,而BBBB是你的手机产品识别码。你可以用lsusb的指令查看手机的具体ID。

6.写在后面,至此,重启后理论上应该就可以即插即用了,不过我出了点小差错,没反应。
晕,,,,,所以我只能直接用指令罗,
su USER -c "/usr/bin/go-mtpfs /mnt/phone &"
其中USER记得替换为你自己的名字,在/mnt/phone里面终于出现我想要的东西。好吧,至少目的达到,不能即插即用的原因有待排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2f37f0f00102wi8q.html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ITniu/p/6040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