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Earth & WorldWind & ArcGIS Explorer

    现在互联网上吵得比较火的网络三维地球影像浏览器莫过于这三种国外的产品了。国内也有,如superMap的EV-Globe和GeoMap的GeoGlobe(支持实时三维车载测量)都师出Worldwind,与国外的软件是不在一个重量级上了。
    Google Earth PK WorldWind: 
    Google的数据源使用gridGlobe公司的Quickbird、美国IKONOS以及法国的SPOTS5,分辨率比较高。World  Wind可以利用Landsat 7、SRTM、MODTS、GLOBE、Landmark Set等多颗卫星的数据,将Landsat卫星的图像和航天飞机雷达遥感数据结合在一起,让用户体验三维地球遨游的感觉。体验WorldWind后,感觉速度比GE慢多了,图像的分辨率也没有GE的高。由于具体应用不同,所以各有偏重。GE以商业活动为目的,提供高空间分辨率。而WW做的是科学研究,提供不同方面应用的影像。这些影像具有不同的信息、分辨率和应用级别。另外只要是符合OSG WMS(web map service)标准的数据都可以成为WW的资料来源。

        Earth地球视图是由不同时间的影像组合而成的,看上去有些斑块的感觉,但是(Google尽量让用户感觉这个虚拟的地球与地球的真是场景一致。WW具有不同的视图,这些视图具有不同的目标,例如Blue Marble提供了不同季节的地球浏览,Landset提供了地球的假彩色图像。World  Wind的不同视图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在一起使用。
       WW提供了本地缓存共享,断网后仍然可以看到清晰的影像。而GE的最大缓存只能达到2G。在图片的管理上,WW的透明处理不如GE理想。
        World  Wind最大的特性是卫星数据的自动更新能力。这种能力使得World  Wind具有在世界范到内跟踪近期事件、天气变化、火灾等情况的能力。NASA已经提供了一系列演示动画,模拟全球咫风动态、季节变迁等全球活动。World   Wind可以通过软件接口直接播放动画,也可以显示GLOBE (www.globe.gov)数据,例如用户指定时间范围的气温、云量、降水等数据。World  Wind包含全部的国界、城市、交通、经纬线和其他参考测层,还具有接受来自GPS接收机的数据并将其坐标显示在三维地球上的能力。
       Google Earth PK ArcGIS Explorer :
       ArcGIS Explorer通过继承ArcGIS Server完整的GIS性能(包括空间处理和3D服务),达到整合丰富的GIS数据集和服务器空间处理应用的目的。GE需要采用一种特定的数据格式,而ESRI的工具在允许用户浏览ESRI自身产品的数据之外,还可使用来自ArcGIS Server、ArcIMS和ArcWeb服务器的数据层和服务。它支持开放地理空间联盟(OGC)的WMS和Google的KML数据,使它开放并可进行交互操作。
      不同于GE,ESRI的浏览者会冲着装备一系列分析功能的工具而来。届时,科研人员能在服务器端运行模型,同时又能以插件形式插入数据文件进而在互联网上(在ArcGis Explorer中)浏览这些模型。用户还可将多种数据源的数据熔合/叠加显示在屏幕上,并根据需要以各种格式输出。ESRI公司的强势自然在于GIS空间分析,所以ArcGIS Explorer的推出自然也会在这方面做大量的工作,一算顺应民意,二也将成为击败Google Earth的绝对法宝。

      GE作为商业性质的一款软件,侧重大众的浏览、导航、测量的要求。GE公布了少量的API,可以对其进行开发,实现简单的功能。WW具有更开放的地理信息框架,完全可以进行二次开发,进行商业和科学研究活动。可惜我的机器配置太低,装上ArCGIS Explorer 直接无法运行,也无法对其性能进行测试。这也是其不能大众化的原因。在海量数据传输浏览方面,与GE相比,它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去走。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是相当让人振奋的。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omeGIS/p/970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