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TCP通信网络编程

最近在看廖雪峰老师的基础教程(http://www.liaoxuefeng.com/),今天实现了一下简单Python的Socket的网络编程。

      1. Socket网络编程

Socket是网络编程的一个抽象概念。通常我们用一个Socket表示“打开了一个网络链接”,而打开一个Socket需要知道目标计算机的IP地址和端口号,再指定协议类型即可。

     2. 客户端

大多数连接都是可靠的TCP连接。创建TCP连接时,主动发起连接的叫客户端,被动响应连接的叫服务器。举个例子,当我们在浏览器中访问新浪时,我们自己的计算机就是客户端,浏览器会主动向新浪的服务器发起连接。如果一切顺利,新浪的服务器接受了我们的连接,一个TCP连接就建立起来的,后面的通信就是发送网页内容了。

      3. 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Socket通信

主要实现了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Socket通信:

     服务器

 服务器进程首先要绑定一个端口并监听来自其他客户端的连接。如果某个客户端连接过来了,服务器就与该客户端建立Socket连接,随后的通信就靠这个Socket连接了。

所以,服务器会打开固定端口(比如80)监听,每来一个客户端连接,就创建该Socket连接。由于服务器会有大量来自客户端的连接,所以,服务器要能够区分一个Socket连接是和哪个客户端绑定的。一个Socket依赖4项:服务器地址、服务器端口、客户端地址、客户端端口来唯一确定一个Socket。

但是服务器还需要同时响应多个客户端的请求,所以,每个连接都需要一个新的进程或者新的线程来处理,否则,服务器一次就只能服务一个客户端了。

(1)引入模块

1 # -*- coding: utf-8 -*-
2 """
3 Created on Mon Mar 28 22:28:29 2016
4 @author: zhanghc
5 """
6 #引入模块
7 import socket
8 import threading
9 import time

(2)创建socket,并监听端口

1 #创建socket
2 s=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3 
4 #监听端口
5 s.bind(('127.0.0.1',9999))
6 s.listen(5)
7 print 'Waiting for connection...'

(3)服务器端创建循环,永久监听来自客户端的连接

1 while True:
2     
3     #接受一个新连接
4     sock,addr=s.accept()
5     
6     #创建新线程来处理TCP连接
7     t=threading.Thread(target=tcplink(sock,addr))

(4)创建TCP连接函数,每个连接创建一个新线程

 1 def tcplink(sock,addr):
 2     print 'Accept new connection from %s:%s...' % addr
 3     sock.send('Welcome!')
 4     while True:
 5         data=sock.recv(1024)
 6         time.sleep(1)
 7         if data=='exit' or not data:
 8             break
 9         sock.send('Hello,%s!'%data)
10     sock.close()
11     print 'Connection from %s:%s closed.'%addr

客户端程序如下:

 1 # -*- coding: utf-8 -*-
 2 """
 3 Created on Mon Mar 28 22:40:41 2016
 4 
 5 @author: zhanghc
 6 """
 7 
 8 import socket
 9 
10 s=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11 
12 s.connect(('127.0.0.1',9999))
13 
14 print s.recv(1024)
15 
16 for data in ['zhang','liu','wang']:
17     s.send(data)
18     print s.recv(1024)
19 
20 s.send('exit')
21 s.close()

最后,需要启动两个程序,服务器和客户端 来验证,结果如下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Haichao-Zhang/p/5331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