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英文写作中省略号的使用

汉语中的省略号是六个点,而且位置是居中的(……)。英语省略号是三个点,而且位置是居下的()。汉语的省略号要用中文字体,比如宋体、黑体,不能用西文字体,比如Times New Roman。英语的省略号要用西文字体,比如Times New Roman,不能用中文字体,比如宋体、黑体、楷体。

英语省略号的主要用法可以总结为下面三点:(1)英语省略号可以表示省略了引文中的单词或者段落;(2)可以表示意味深长的停顿或者作者的犹豫,当作者想回避什么或者不想直接写什么的时候,通常用英语省略号;(3)当作者的想法没有写完时,可以用英语省略号表示。

同汉语省略号一样需要注意的是,英语省略号不能滥用,滥用了给读者一种不连贯及支离破碎的感觉。英语省略号在小说、散文、戏剧中使用较多,在学术性著作中使用较少。这和小说、散文、戏剧主观性较强,而学术著作客观性较强、更加严谨有关,因为省略号有时会给人多种理解的空间。

有学者认为,英语省略号三个点和前面的内容之间留一个空格;最后一个点和后面的内容之间留一个空格。英语省略号如果出现在段落的最后,即省略号之后没有其他句子时,应该在省略号之后再加上其他的标点。但笔者通过阅读英文原版图书发现,当英语省略号如果出现在段落的最后时,后面不加逗号、句号。

当代语言学会曾要求当省略引文中的部分内容时,在省略号的两边应该加上方括号,即[],以此表明原引文中没有省略号,省略号是引用者加的。

由上可知,不同英语国家的英语中关于省略号的用法略有不同,但相同的是:所有的英语省略号都是三个点,位置居下。


    英语中破折号有时代替省略号,参见例8和例9。

1. I doubt if he put it just that way, but … yes.

2. So … I’m going to finish up and go.

3. More slowly than ever, I said:“Every…time …is …the …first time.”

4. “Ask her”—the terrified probationer’s lips were moving as she tried to by-heart his message—“kindly ask her, if …”

5. From his lips, Sister Mary Joseph Praise’s name sounded like an interrogation, then an endearment, then a confession of love spun out of one word. Mary? Mary, Mary! …She did not, could not, answer.

6. “And she is…?” Hema said, hoping it would not be impolite to ask about her nationality.

7. Clearing his throat and finding his voice he added, “My intentions …, I hope the committee will understand, were good. We …I hoped to bring knowledge of the Redeemer to those who do not have it.”

8.“Um. Actually—”I mutter.(本句中破折号也可以用省略号。)

9. “Al, this is stupid. Unless you want me to bring you a carton of fruit cocktail or some of these little jelly packets, there’s nothing I can do in h—”本句中破折号也可以用省略号。)

    总之,英语省略号虽然是个很小的研究角度,但是重要性不言而喻。省略号使用得当,文章给人一种严谨、专业的感觉。要想用好英语省略号,除了熟记一些规范外,更需要大量阅读英文原版书,并在阅读中有意识地进行注意和归纳。日积月累,就可以像以英语为母语的人那样规范地使用英语省略号了。英文亚马逊网站上有数以万计的英文原版图书,其中好多都可以免费试读部分内容。在上面找一些比较权威的出版机构出版的图书进行阅读,可以更好地领略、学习英语省略号的用法。

(以上理论部分内容系博主根据Library Online、Wikipedia等资料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例句摘自国外原版著作。)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b10b080101522d.html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ontstop/p/10923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