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oot常用命令使用

1、前言

Uboot启动后,会进入到一个倒计时,在倒计时结束之前,如果此时我们按下键盘的回车键,将进入到uboot的命令行模式,有点类似Linux系统终端模式,如果没有按下回车键的话,将直接启动Linux内核,本篇文章将介绍uboot中的一些常用命令,熟悉这些命令后,以后在适配调试uboot的时候会得心应手。

如下所示,倒计时的时候按下回车键后,进入到uboot的命令行模式:

在行的前面多了"=>"字符串,说明此时已经进入uboot的命令行模式了,接下来就可以进行一些命令输入。

2、查看uboot支持的命令

在使用uboot命令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当前的uboot版本所支持的命令有哪些,可以在当前的命令函数输入:

=> help
or
=> ?

该命令用于查看当前uboot版本所支持的所有命令,输入后按回车即可,在我当前使用的uboot版本中所支持的命令如下:

?       - alias for 'help'
base    - print or set address offset
bdinfo  - print Board Info structure
bmode   - sd1|sd2|qspi1|normal|usb|sata|ecspi1:0|ecspi1:1|ecspi1:2|ecspi1:3|esdhc1|esdhc2|esdhc3|esdhc4 [noreset]
bmp     - manipulate BMP image data
boot    - boot default, i.e., run 'bootcmd'
bootd   - boot default, i.e., run 'bootcmd'
bootelf - Boot from an ELF image in memory
bootm   - boot application image from memory
bootp   - boot image via network using BOOTP/TFTP protocol
bootvx  - Boot vxWorks from an ELF image
bootz   - boot Linux zImage image from memory
clocks  - display clocks
clrlogo - fill the boot logo area with black
cmp     - memory compare
coninfo - print console devices and information
cp      - memory copy
crc32   - checksum calculation
dcache  - enable or disable data cache
dhcp    - boot image via network using DHCP/TFTP protocol
dm      - Driver model low level access
echo    - echo args to console
editenv - edit environment variable
env     - environment handling commands
erase   - erase FLASH memory
exit    - exit script
ext2load- load binary file from a Ext2 filesystem
ext2ls  - list files in a directory (default /)
ext4load- load binary file from a Ext4 filesystem
ext4ls  - list files in a directory (default /)
ext4size- determine a file's size
ext4write- create a file in the root directory
false   - do nothing, unsuccessfully
fatinfo - print information about filesystem
fatload - load binary file from a dos filesystem
fatls   - list files in a directory (default /)
fatsize - determine a file's size
fdt     - flattened device tree utility commands
flinfo  - print FLASH memory information
fstype  - Look up a filesystem type
fuse    - Fuse sub-system
go      - start application at address 'addr'
gpio    - query and control gpio pins
help    - print command description/usage
i2c     - I2C sub-system
icache  - enable or disable instruction cache
iminfo  - print header information for application image
imxtract- extract a part of a multi-image
itest   - return true/false on integer compare
load    - load binary file from a filesystem
loadb   - load binary file over serial line (kermit mode)
loads   - load S-Record file over serial line
loadx   - load binary file over serial line (xmodem mode)
loady   - load binary file over serial line (ymodem mode)
loop    - infinite loop on address range
ls      - list files in a directory (default /)
md      - memory display
mm      - memory modify (auto-incrementing address)
mmc     - MMC sub system
mmcinfo - display MMC info
mw      - memory write (fill)
nand    - NAND sub-system
nboot   - boot from NAND device
nfs     - boot image via network using NFS protocol
nm      - memory modify (constant address)
ping    - send ICMP ECHO_REQUEST to network host
pmic    - PMIC
printenv- print environment variables
protect - enable or disable FLASH write protection
reset   - Perform RESET of the CPU
run     - run commands in an environment variable
save    - save file to a filesystem
saveenv - save environment variables to persistent storage
setenv  - set environment variables
setexpr - set environment variable as the result of eval expression
showvar - print local hushshell variables
size    - determine a file's size
sleep   - delay execution for some time
source  - run script from memory
test    - minimal test like /bin/sh
tftpboot- boot image via network using TFTP protocol
true    - do nothing, successfully
usb     - USB sub-system
usbboot - boot from USB device
version - print monitor, compiler and linker version

对于上面的命令列表中的命令,并不是所有都能运行的,如果该命令并没有在板级文件中使能配置的话,哪么直接在命令行中输入后按回车键,将会直接提示运行不了,也就是说上面列出的命令,并没有全部都使能了。

上面列出的命令,后面都描述了命令的功能,例如,最后一个version命令,它的功能就是用来输出uboot编译和链接的相关版本信息,除此之外,如果我们想查看某个命令的详细用法的话,可以输入:

=> help command_name
or
=> ? command_name

例如,我们查看bootz命令的用法,输入如下,然后回车:

=> help bootz
or
=> ? bootz

回车后,输出如下:

从输出的结果可以看到,bootz命令的用法被详细的列出来了,该命令就是用来在内存中启动Linux内核的,对于其它命令的详细用法,我们也可以使用这个方式进行命令的详细使用方式进行查询,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些常用的uboot命令用法。

3、信息查询相关命令

在uboot的命令中,常用的信息查询命令主要有3个,分别是bdinfo、printenv和version命令。

首先是bdinfo命令,该命令用来查询当前板子的相关信息,在命令行模式下,直接输入bdinfo,然后回车即可,输出如下:

如上所示,通过该命令可以查看板子的DRAM的大小以及DRAM的起始地址、当前使用的网络接口以及IP地址、波特率和uboot偏移地址以及偏移量等相关信息。

接下来是printenv命令,该命令用于查询当前板子的一些相关环境变量,同样,在命令行模式下输入printenv并回车,输出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到,命令输入后,将会输出一堆的环境变量,例如:当前串口的波特率baudrate、启动参数bootargs以及启动命令bootcmd等,这些环境变量都是字符串,能对其进行修改。

最后则是version命令,该命令用于查询uboot版本和交叉编译工具的相关信息,在命令模式下输入version后并回车,输出如下:

从输出的信息可以看到,当前的uboot版本号为2016.03,后面接的是编译时间,交叉编译工具链为arm-linux-gnueabihf-gcc,版本号为4.9.4。

4、环境变量相关命令

环境变量常用的命令主要有两个,分别是setenv和saveenv,setenv命令用来设置或者修改当前环境变量的值,saveenv用来保存环境变量的值,一般环境变量是存放在外部的Flash中的,例如Nand Flash中,当uboot启动的时候,会将环境变量读取的DRAM中,当我们使用setenv修改了环境变量的值后,需要使用saveenv命令将修改后的环境变量的值保存到Flash中,否则修改无效。

setenv命令的格式如下:

=> setenv env value

查看当前的bootdelay环境变量值为:

=> print bootdelay

输出如下所示:

当前的bootdelay为3,我们要将bootdelay环境变量的值设置为5,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

=> setenv bootdelay 5
=> saveenv

输出如下:

从输出信息可以看到,新设置的环境变量已经被保存到Nand Flash中了,这时候重启系统,将会发现启动倒计时变成了5秒,重新输出bootdelay环境,如下:

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修改环境变量有空格值的时候,例如bootcmd或者bootargs等,这个时候的环境变量值需要使用单引号括起来。

此外,setenv命令也可以用来新建环境变量,比如我们要新建一个author的环境变量并查看,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

=> setenv author huangly
=> saveenv
=> print author

设置成功后,输出如下:

setenv命令可以用来新建环境变量,也可以用来删除环境变量,如下命令可以删除author环境变量:

=> setenv author
=> saveenv
=> print

设置后,输出如下:

从输出可以看到,author环境变量已经被成功删除了。

5、内存操作相关命令

内存操作的相关命令用于对DRAM内存进行读写操作,常用的内存操作命令有md、nm、mm、mw、cp、cmp。

(1)md命令

md命令用于显示内存值,该命令的用法如下所示:

命令用法中的[.b, .w, .l]对应着byte、word、long,分别以1个字节、2个字节、4个字节来进行内存值显示,address表示要查看的内存起始地址,[# of objects]表示要查看的数据长度,和显示的数据格式有关,并且需要注意的是uboot命令中的数字都是十六进制的。

例如,当我们想要查看从地址0x8000000开始的20个字节的内存值,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显示:

=> md.b 80000000 14
or
=> md.b 0x80000000 0x14

显示结果如下:

(2)nm命令

nm命令用于修改指定地址的内存值,该命令的用法如下:

nm命令同样是使用[.b, .w, .l]来指定内存的操作格式,例如,想要使用修改0x80000000地址的数据为0x77,可使用下面的命令:

=> nm.b 80000000
or
=> nm.b 0x80000000

在上述的命令中,b表示修改为1个字节,80000000表示要修改的内存地址,修改如下所示:

对内存的值修改完成后,可以使用md命令重新显示新修改的内存值。

(3)mm命令

mm命令也是可以用来修改内存值,但是使用mm命令修改内存值的时候,地址值将会自增,使用nm命令时,地址值将不会自增。

例如,使用.b格式修改0x80000000开始的连续4个字节数据为0x12345678,使用命令如下:

=> mm.b 80000000

修改的过程中,地址会自增,修改完成后显示如下:

修改后,要使用md命令查看修改的值,判断是否修改成功。

(4)mw命令

mw命令用来使用一个指定的数据填充一段内存,命令的使用方法如下:

该命令同样使用[.b, .w, .l]来指定操作格式,address表示要填充的内存起始地址,value表示要填充的数据,count是要填充的长度。

例如,使用.b格式将以0x80000000为起始地址的0x14个内存块填充为0x33,命令如下:

=> mw.b 80000000 33 14

命令执行后如下所示:

使用mw修改完成后,要使用md命令显示修改后的内存值,判断是否修改成功。

(5)cp命令

cp命令是数据拷贝命令,用于将DRAM中的数据从一段内存中拷贝到另一段内存中,命令的使用格式如下所示:

该命令同样使用[.b, .w, .l]来指定操作格式,source表示为内存源地址,target表示为目标地址,count为拷贝的长度。

例如,使用.b格式将0x80000000开始地址处的0x14个字节拷贝到0x80000100地址处,命令如下所示:

=> cp.b 80000000 80000100 14
or
=> cp.b 0x80000000 0x80000100 14

命令执行后输出如下所示:

内存修改后,要使用md命令检查内存值是否修改成功。

(6)cmp命令

cmp命令用于比较两段内存的数据是否相等,命令的使用格式如下所示:

该命令同样使用[.b, .w, .l]来指定操作格式,addr1为第一段内存首地址,addr2为第二段内存首地址,count表示要比较的长度。

例如,使用.b格式来比较0x80000000和0x80000100两个地址的数据是否相等,比较的长度为0x14个字节,命令如下:

=> cmp.b 80000000 80000100 14

命令执行后显示如下:

从上面的比较输出结果可以看到,两个地址处的数据是相同的。

6、emmc和sd卡相关操作命令

对于uboot来说是支持emmc或者sd卡,因此也需要提供给用户emmc和sd卡的相关操作命令,uboot中常用于操作mmc设备的命令为"mmc",mmc是一系列的命令,它的后面可以跟不同的参数,在uboot命令行中,输入下面的命令可以查看详细的用法:

=> ? mmc

回车后,输出如下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到,mmc后跟不同的参数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如下:

命令 功能
mmc info 输出mmc设备的信息
mmc read 读取mmc设备中的数据
mmc write 向mmc设备中写入数据
mmc rescan 扫描当前存在的mmc设备
mmc part 列出mmc设备的分区
mmc dev 切换mmc设备
mmc list 列出当前的mmc设备
mmc hwpartition 设置mmc设备的分区
mmc bootbus 设置指定mmc设备的BOOT_BUS_WIDTH的值
mmc bootpart 设置指定mmc设备的boot和RPMB分区大小
mmc partconf 设置指定mmc设备的PARTITION_CONFIG的值
mmc rst mmc设备复位
mmc setdsr 设置mmc设备DSR寄存器的值

接下来,依次看一下这些命令的使用。

(1)mmc info

 mmc info命令用来显示当前选中的mmc设备的信息,直接输入下面的命令即可:

=> mmc info

在我当前的目标板中,接入了一张Mico SD卡,其输出信息如下:

从输出信息可以知道,SD卡的速率为25MHz,容量为7.4GB(SD卡为8GB卡),总线的宽度为4bit。

(2)mmc rescan

mmc rescan命令用于扫描当前目标板上所有的mmc设备,包括eMMC和SD卡,命令输入如下:

=> mmc rescan

(3)mmc list

mmc list命令可用于查看当前目标板共有多少个mmc设备,输入命令如下:

=> mmc list

回车后,将会列出mmc设备,我当前的输出如下:

从输出可以知道,当前默认的设备为SD卡。

(4)mmc dev

mmc dev命令可以用来切换当前的mmc设备,命令格式如下:

mmc dev [dev] [part]

其中[dev]表示要切换的mmc设备号,[part]是mmc设备的分区号,如果不写分区号,则默认为分区0。

例如,使用命令切换到eMMC设备:

#当0为SD卡,1为eMMC时
=> mmc dev 1

(5)mmc part

mmc part命令可以用来查看当前mmc设备的分区,例如查看当前sd卡中的分区:

=> mmc dev 0
=> mmc part

输出结果如下:

可以看到,当前只有一个分区,开始的扇区为2048。

(6)mmc read

 mmc read命令可用于读取mmc设备的数据,它的使用格式如下所示:

mmc read addr blk# cnt

其中addr是将数据读取到DRAM中的地址,blk是要读取的块起始地址,一块为512字节,cnt则是要读取的块的数量。

例如,从当前的SD卡设备的第2048块开始,读取20个块数据到DRAM的0x80000100地址处,该命令如下:

=> mmc list
=> mmc dev 0
=> mmc read 80000100 800 14

读取成功后,如下所示:

(7)mmc write

mmc write命令可以将DRAM中的数据写入到mmc设备里面,其命令的格式如下所示:

mmc write addr blk# cnt

其中addr是要写入到mmc设备中的数据在DRAM中的起始地址,blk是要写入mmc的块起始地址,cnt是要写入的块数量,一个块的大小为512字节。

例如,将DRAM地址0x80000100开始的数据,从mmc设备的2048个块开始烧写,烧写20个块,命令如下:

=> mmc list
=> mmc part
=> mmc write 80000100 2048 14

命令执行后,数据写入成功如下:

(8)mmc erase

mmc erase可以用来擦除mmc设备中指定的块,其使用命令格式如下:

mmc erase blk# cnt

其中blk是要擦除的起始块,cnt是要擦除的块数量。

例如,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擦除mmc设备从2048个块开始的20个块:

=> mmc list
=> mmc part
=> mmc erase 800 14

块擦除成功后,如下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随便使用该命令擦除mmc设备的前两个块,它里面保存着分区表。

7、FAT格式文件系统相关操作命令

当我们需要在uboot中对SD卡或者eMMC设备中存储的文件进行操作时,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uboot中文件系统的操作命令,对于FAT格式的文件系统操作相关的命令有fatinfo、fatls、fstype、fatload、fatwrite等,接下来,依次看看这些命令的用法。

(1)fatinfo命令

fatinfo命令用来查询mmc设备中指定分区的文件系统信息,该命令的用法如下:

该命令的用法中,<interface> 表示要查看的接口,例如mmc,[<dev[:part]>]中的dev表示要查询的设备号,part则表示要查询的分区。

例如,当前我的目标板有个sd卡设备,查看sd卡中分区1的文件系统信息,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

=> mmc list
=> mmc part
=> fatinfo mmc 0:1

命令输入回车后,输出如下所示:

从输出的结果中可以看到该mmc设备的分区1的文件系统格式为FAT32的。

(2)fatls命令

fatls命令可以用于查询FAT格式文件系统的目录和文件信息,该命令的用法如下:

在该命令的用法中,<interface>表示要查询的接口,[<dev[:part]>]中dev表示要查询的设备号,part表示要查询分区,[directory]表示要查询的目录,如果该参数不输入的话,默认为根目录。

例如,查询我当前sd卡中分区1中的目录和文件,可以输入下面命令:

=> fatls mmc 0:1

命令输入回车后,将会列举根目录下所有的目录和文件,输出如下:

当我们再想查看img/目录下的目录或者文件时,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

=> fatls mmc 0:1 img/

命令输入回车后,输出如下:

从输出中可以看到,该目录下存在着1个文件和两个目录,其中.和../是隐藏的目录。

(3)fstype命令

fstype命令可以用于查看mmc设备中某个分区的文件系统格式,该命令的用法如下所示:

从上面的输出可以看到,fstyp命令具有两个用法,第一个用来查看mmc设备分区中的文件系统类型,第二个则是用来设置文件系统类型的环境变量,对于第一个命令用法,<interface>表示接口,例如mmc,<dev>:<part>中dev则表示要查询的设备号,part则是设备的分区。

例如,查看我当前目标板中sd设备的第一个分区的文件系统类型,可以使用下面命令:

=> fstype mmc 0:1

命令输入后回车,输出如下所示:

可以看到当前sd卡的第一个分区文件系统格式为fat类型的。

(4)fatload命令

fatload命令用来将指定的文件读取到DRAM内存中,该命令的使用格式如下:

该命令的用法中,<interface>表示设备接口,例如mmc,[<dev[:part]>中的dev表示设备号,part表示mmc设备的分区,<addr>则是文件读取到DRAM中的起始地址,<filename>则是要读取的文件的名字,bytes表示要读取多少字节的数据,如果该值为0或者未使用,则表示将要读取整个文件,pos表示要读的文件相对于文件首地址的偏移,如果为0或者未使用,则表示从文件首地址开始读取。

例如,在我当前的目标帮中,将sd卡中第一个分区中的img/u-boot-imx6ul14x14evk_nand.imx文件读取到DRAM中0x80000100起始地址中,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

=> fatls mmc 0:1 img/
=> fatload mmc 0:1 80000100 img/u-boot-imx6ul14x14evk_nand.imx

命令输入后回车,输出如下:

从输出结果可以看到,已经将该文件读取到了DRAM中,读取了470016个字节,速度未6.9MiB/s。

(5)fatwrite命令

需要注意的是,当在uboot的板级配置文件中定义了#define CONFIG_CMD_FAT宏,fatinfo、fatls、fatload命令才会出现在uboot命令中,而fatwrite命令则需要定义#define CONFIG_FAT_WRITE宏才会出现,因此,如果想要在uboot中使用fatwrite命令,则需要定义宏CONFIG_FAT_WRITE。 

fatwrite命令可以用于将DRAM中的数据写入到mmc设备中去,该命令的使用格式如下:

命令格式中,<interface>表示为接口,例如mmc,<dev[:part]>中dev表示为设备号,part表示为mmc设备的分区,<addr>则为要写入的数据在DRAM中的起始地址,<filename>表示写入的数据文件的名字,<bytes>表示要写入的字节数。

例如,在我的目标板系统中从DRAM地址0x80000100开始写20个字节,在sd卡设备的分区1中生成test.bin文件,可以使用下面命令:

=> mmc list
=> fatls mmc 0:1
=> fatwrite mmc 0:1 80000100 test.bin 14
=> fatls mmc 0:1

命令输入回车后,输出如下:

从输出结果可以看到,test.bin文件成功写入到sd卡,并且大小为20字节,在Linux嵌入式调试中,可以使用该命令进行uboot或者zImage文件的更新。

8、EXT格式文件系统相关操作命令

uboot中除了有FAT格式文件系统的相关操作命令外,还有EXT格式文件系统的相关操作命令,这些命令和实现的功能如下所示:

命令 功能
ext2load 从Ext2文件系统中加载二进制文件到DRAM中
ext2ls 列举目录中的文件
ext4load 从Ext4文件系统中加载二进制文件到DRAM中
ext4ls 列举目录中的文件
ext4size 修改文件大小
ext4write 在root目录下新创建文件

以上命令的使用方式和FAT格式文件系统相关命令的使用方式相同。

例如,当前我目标板上的sd卡设备中的分区2是ext2文件系统,可以使用下面命令查询分区2中的目录和文件:

=> mmc list
=> mmc part
=> ext2ls mmc 0:2

命令输入后回车,输出如下所示:

从上图看到,列出了3个目录和1个文件,其中lost+found目录是在创建ext2文件系统的时候生成的,part2是测试的一个文件。

9、Nand Flash相关操作命令

uboot中除了有emmc子系统外,还具有nand子系统,所有uboot也是支持Nand Flash的,在这里,我使用的是盈鹏飞公司的CoM-P6UL核心板,板载了256MB的DRAM和256MB的Nand Flash,支持从Nand Flash中启动,Nand Flash的分区如下:

Name Offset Size 说明
uboot 0x0 0x400000 4MB
kernel 0x400000 0x1000000 16MB
dtb 0x1400000 0x80000 512KB
rootfs 0x1480000 0xeb80000 235.5MB

在uboot中输入下面的命令可以查看Nand子系统所支持的所有命令:

=> ? nand

将输出如下所示:

从上面可以看到,uboot中对于Nand Flash的命令是非常多的,接下来,对一些常使用的命令进行分析。

(1)nand info命令

nand info命令可以用来打印目标板上Nand Flash的相关信息,直接输入下面命令回车即可:

=> nand info

在我当前目标板上,输出如下所示:

从输出可以看到,它打印输出了当前Nand Flash的页面大小和00B大小等相关信息。

(2)nand device命令

nand device命令能用于显示Nand Flash的信息,也能用于切换目标板上的Nand Flash,如果目标板支持多块Nand Flash的话,可以使用该命令进行切换。

(3)nand erase命令

nand erase命令可以用于擦除Nand Flash,在对Nand Flash中写入数据之前,必须要先对写的区域进行擦除,然后才能保证数据能写入进擦除的区域内,nand erase命令的形式有3种,如下:

第一种形式如下:

nand erase[.spread] [clean] off size 

off表示Nand Flash的偏移地址,也就是要擦除区域的起始地址,size表示要擦除的区域大小。

例如,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将Nand Flash存储Linux内核镜像zImage的区域进行擦除:

=> nand erase 0x400000 0x1000000

命令输入回车后,输出如下:

第二种形式如下:

nand erase.part [clean] partition

表示擦除指定的区域。

第三种形式如下:

nand erase.chip [clean]

该形式将会将整个Nand Flash进行擦除,nand erase命令一般是配后nand write命令进行配后使用。

(4)nand read命令

nand read命令可以用于从Nand Flash中指定的地址读取指定大小的数据到DRAM中,该命令的使用格式如下:

nand read - addr off|partition size

命令使用格式中,addr表示DRAM的地址,off表示要读取的Nand Flash的区域的起始地址,size表示要读取的数据大小。

例如,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读取Linux内核镜像zImage文件到DRAM的0x80800000地址处:

=> nand read 0x80800000 0x400000 0x1000000

命令输入并回车,输出如下:

(5)nand write命令

nand write命令可以用于向Nand Flash中指定的地址写入指定大小的数据,一般和nand erase命令结合使用,还可以用来更新Nand Flash中的uboot、kernel和dtb等文件,该命令的使用格式如下:

nand write - addr off|partition size

和nand read命令类似,addr表示要写入的数据的开始地址,off表示Nand Flash中写入的起始地址,size表示要写入的数据大小。

例如,使用该命令并结合fatload命令进行Linux内核镜像zImage和dtb文件更新,将我们需要更新的文件放入到SD卡中,使用fatload命令将需要更新的zImage和dtb写入到DRAM中,然后使用nand write命令更新到Nand Flash中,如下:

将需要更新的zImage镜像文件读入到DRAM中:

=> fatload mmc 0:1 0x80800000 img/zImage

擦除Nand Flash中存储zImage的区域,并将DRAM中的zImage更新到Nand Flash中:

=> nand erase 0x400000 0x1000000
=> nand write 0x80800000 0x400000 0x1000000

使用nand write更新zImage后,输出如下:

接下来,按照类似的方法去更新dtb:

将需要更新的dtb设备树文件读入到DRAM中:

=> fatload mmc 0:1 0x83000000 img/imx6ul-14x14-evk.dtb

擦除Nand Flash中存储dtb设备树的区域,并将DRAM中的dtb文件更新到Nand Flash中:

=> nand erase 0x1400000 0x80000
=> nand write 0x83000000 0x1400000 0x80000

使用nand write更新dtb后,输出如下:

另外,还可以使用bootz命令启动Linux内核,使用下面命令即可:

=> bootz 0x80800000 - 0x83000000

启动log如下:

到此,uboot中Nand子系统的常用命令就描述完毕了,更多的命令可以自行探索。

10、BOOT启动相关操作命令

我们都知道uboot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引导启动Linux系统,因此uboot中肯定是有相关的boot启动命令的,和boot启动常用相关的命令有boot、bootm和bootz,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这些命令的使用。

(1)boot命令

boot命令是用来启动Linux系统的,该命令的用法如下:

可以看到到,该命令将会运行bootcmd,也就是boot命令将会读取bootcmd这个环境变量,并运行这个环境变量中的命令,来看一下当前我目标板中的bootcmd环境变量内容,使用下面命令查看:

=> print bootcmd

输出如下:

可以看到,该环境变量就是定义了一些启动引导的命令集合,先使用nand read命令从Nand Flash中读取kernel和dtb在DRAM内存地址中,然后使用bootz命令启动Linux系统。

(2)bootm命令

bootm命令用于启动uImage镜像,该命令的用法如下:

其中addr就是uImage镜像文件在DRAM的起始地址,另外它还有一些参数,如果要使用dtb或initrd的话,则就是在后面添加对应的DRAM地址。

(3)bootz命令

bootz命令也是用来启动Linux系统,只不过启动的是Linux zImage镜像文件,该命令用法如下:

命令中的addr是DRAM内存Linux镜像文件的起始地址,initrd是initrd文件在DRAM中的地址,fdt是设备树在DRAM中的地址,如果没有使用到initrd文件的话,则使用'-'进行替代,对于Linux镜像和设备树文件,我们可以通过读取eMMC或Nand Flash到DRAM中,当然,如果在网络接口可以使用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NFS或TFTP服务将镜像下载到DRAM中,启动的原理是一样的。

例如,当Nand Flash中存储着我们需要启动的Linux系统镜像和设备树文件的话,可以使用下面命令进行启动:

先读取Linux zImage镜像到DRAM的0x80800000处:

=> nand read 0x80800000 0x400000 0x1000000

然后读取设备树文件到DRAM的0x83000000处:

=> nand read 0x83000000 0x1400000 0x80000

使用bootz启动引导Linux系统:

=> bootz 0x80800000 - 0x83000000

命令输入回车后,系统启动log如下:

可以看到,使用bootz命令能启动Linux系统了。

11、其它常用uboot命令

除了上面提及到的一些常用命令以外,uboot中还有一些另外常用的命令,例如reset、go、run和mtest等,接下来看看这些命令的使用。

(1)reset命令

reset命令能用来复位CPU,其用法如下:

直接输入下面命令并回车,将会复位CPU:

=> reset

(2)go命令

go命令能用于跳转到指定的内存地址处执行应用程序,该命令的使用格式如下:

命令用法中的addr就是内存的地址,将应用程序下载到该内存地址后,用go跳转到该地址处,将会执行该应用程序。

例如,编写一个简单的GPIO电平控制汇编程序gpioctrl.S,代码如下:

.global _start

_start:
/* 1、使能IO时钟 */
ldr r0, =0x020c406c     /* 将寄存器地址CCM_CCGR1写入到r0 */
ldr r1, =0xffffffff     /* 将gpio1时钟使能 */
str r1,[r0]

/* 2、设置GPIO1_IO08引脚IO复用为GPIO1_IO08 */
ldr r0, =0x020e007c /* 将寄存器IOMUXC_SW_MUX_CTL_PAD_GPIO1_IO08写入r0 */
ldr r1, =0x5    /* 设置IO引脚复用模式为GPIO1_IO08 */
str r1,[r0]

/* 3、配置GPIO1_IO08引脚电气属性 
 * bit [16]: 0 关闭HYS
 * bit [15:14]: 00 默认下拉
 * bit [13]: 0 keeper
 * bit [12]: 1 pull/keeper使能
 * bit [11]: 0 禁止开路输出
 * bit [7:6]: 10 速度为100MHz
 * bit [5:3]: 110 驱动能力为R0/6
 * bit [0]: 0 低摆率
 */
ldr r0, =0x020e0308   /* 将寄存器IOMUXC_SW_PAD_CTL_PAD_GPIO1_IO08写入r0 */
ldr r1, =0x10b0 /* 设置GPIO1_IO08引脚电气属性 */
str r1,[r0]

/* 4、配置GPIO1_IO08引脚方向为输出 */
ldr r0, =0x0209c004     /* 将寄存器GPIO1_GDIR地址写入r0 */
ldr r1, =0x00000100     /* 将GPIO1_IO08方向设置为输出 */
str r1,[r0]

/* 5、控制GPIO1_IO08引脚电平高低 */
ldr r0, =0x0209c000     /* 将寄存器GPIO1_DR地址写入r0 */
ldr r1, =0x00000100     /* 将GPIO1_IO08引脚设置为高电平 */ 
str r1,[r0]

编写对应的Makefile编译脚本,如下:

all:gpioctrl.S
    arm-linux-gnueabihf-gcc -g -c gpioctrl.S -o gpioctrl.o
    arm-linux-gnueabihf-ld -Ttext 0x87800000 gpioctrl.o -o gpioctrl.elf
    arm-linux-gnueabihf-objcopy -O binary -S -g gpioctrl.elf gpioctrl.bin
    arm-linux-gnueabihf-objdump -D gpioctrl.elf > gpioctrl.dis

clean:
    rm -rf *.o gpioctrl.bin gpioctrl.elf gpioctrl.dis

编译产生gpioctrl.bin文件后,将.bin文件拷贝到SDCard中,在uboot中使用fatload命令加载到内存0x87800000地址处,并使用go命令执行程序:

=> fatload mmc 0:1 0x87800000 gpioctrl.bin
=> go 0x87800000

程序运行后,对应的GPIO电平将得到控制。

(3)run命令

run命令能用来运行环境变量中定义的命令,例如通过run bootcmd来运行bootcmd中定义的启动命令,能将Linux系统进行启动,该命令能运行我们自己定义的环境变量,该用法如下:

用法中的var就是定义好的环境变量。

接下来,举例说明该命令如何使用,例如,当前目标板是Nand Flash启动的,我们想要通过SDCard去更新Nand Flash中存储的kernel和dtb,该怎么操作呢?可以将需要更新的固件保存到SDCard里面,然后通过fatload命令将需要更新的固件读入到DRAM里面,再通过nand write命令更新到Nand Flash里面,命令非常多,我们可以将这些使用到的命令定义为一个环境变量,然后在uboot中run var即可,在调试Linux系统的时候将会非常方便,接下来,看看怎么操作。

SDCard的分区1里面保存了需要更新的固件kernel和dtb,如下:

接下来,在uboot中使用下面命令,创建updatecmd环境变量并将环境变量进行保存:

=> setenv updatecmd 'fatload mmc 0:1 0x80800000 zImage;nand erase 0x400000 0x1000000;nand write 0x80800000 0x400000 0x1000000;fatload mmc 0:1 0x83000000 imx6ul-14x14-evk.dtb;nand erase 0x1400000 0x80000;nand write 0x83000000 0x1400000 0x80000'
=> saveenv

使用print命令查看updatecmd环境变量是否创建成功:

=> print updatecmd

输出如下,则创建成功:

接下来,将保存了需要更新固件的SDCard接入到目标板中,并使用run命令进行固件更新:

=> run updatecmd

命令运行后,固件更新成功,输出如下:

使用该命令能很方便地在uboot中完成了kernel和dtb固件的更新。

(4)mtest命令

mtest命令能用于进行内存读写测试,例如可以用来测试目标板DDR的稳定性,该命令的用法如下:

命令用法中的start是DRAM内存的起始地址,end是内存的结束地址,例如我们向测试0x80000000到0x87800000这段内存,可以使用下面命令:

=> mtest 80000000 87800000

测试结果如下:

测试的时候,如果想退出测试的话,可以使用键盘上的"Ctrl+C"组合键。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qlismy/p/12214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