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业创收的误区,为啥你总掉进坑里[转]

今年二月写了篇《35岁是个坎,为啥到岁数就不想要你了》。文章里提到一个事儿:“大部分人,不在体制内的,职业生涯都是无法善终的。什么努力提升自己成为不可替代的人,这种鸡汤只能骗骗二十岁的年轻人。大公司不可能让你不可或缺,每个人都是流水线上的螺丝钉,离开平台你啥也不是。一般的小公司你又能学到什么核心竞争力?很多TOP级巨头企业的管理层被裁以后找不到出路的太多了。”这篇讲的是切身感受,那时候身边有个大哥做一家外资公司的中国区首席代表,奔五的高龄拿着200万的年薪,每天过的颤颤巍巍。亚洲区已经是集团唯一业绩有增长的市场,可依然被裁了。因为公司整体增速不过关,CEO需要找个替罪羊,他年纪最大又最贵,首当其冲。被裁后也求过职,年薪打个五折都找不到同级工作,最后无奈创业了。当时和大家说,不管是上班还是准备创业,都该用业余时间培养自己的副业,利用自己的技能资源或者工作经验做一些可积累的事儿,越早积累越好。有意思的是,三四月份开始,到处都在讲35岁职场中年危机的事儿。还冒出来一堆人要教你搞副业,告诉你副业改变人生和选择,让你花钱学习怎么做副业。恕我直言,这些人不过是卖铲子收割你一茬罢了,他们讲的很多方向,一开始就是错的。今天我们从中年职场危机的起源开始,讲讲到底该怎么做副业才是正路。

中年职场危机的来源

如果你研究过收入--年龄曲线,会发现有一个35岁定律。多数人收入到35就是顶峰,往后收入不一定增加,还很可能减少。

本质上,35岁定律是一个收入定律。虽然大家都觉得35岁人到中年,收入被降低或者被公司裁很不人道。不过站在公司的角度,你干了十年八年还是老样子,基本能力一般,和28岁没区别,干的活也差不多是28岁的人在干的。给的待遇高吧,公司不甘心,给的低吧,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又不稳定。可这种能力和年纪给多了公司也不乐意。很多人年纪上来成了老油条又加不动班,于是公司趁着人口红利在,能换人就赶紧换。这个阶段老板不待见,觉得你年纪大了不好用,性价比不高。自己不平衡,觉得光是年纪涨了薪资没涨。可你的知识和能力也没涨啊!!说到底,多数人中年危机的来源是在用前面二十五年学会的知识在支撑后面三十五年的日子。二十多岁毕业以后就停止了学习,变成一个封闭系统,过着日复一日的重复日子,知识结构不更新,也很少接触新的东西,不管是人际圈层还是知识水平,都停留在过去某一个时间节点。人们常说的“三十岁就死了”其实就是这个道理。这种状况可以用熵增来解释。“熵”,表示的是事物的混乱/无序程度,在封闭系统下,熵是不断增加走向自毁的。当熵达到最大值时,系统会出现严重混乱,最后走向死亡。这就是物理学的熵增定律,也叫“热力学第二定律。”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我们需要通过外力输入做出改变:通过引入负熵流形成“耗散结构”打破熵增定律的封闭系统,与外界产生物质交换。解决外部挑战,新知识技能学习,新信息输入,都是在引入“负熵流”对抗熵增。只有能持续输入负熵流的系统或者个人才会越发强大,对抗人生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关于这一点,任正非有过一段生动比喻:“你每天去锻炼跑步,就是对身体引入负熵流形成耗散结构打破熵增。为什么呢?你身体能量多了,把它耗散了,变成肌肉,通过血液循环掉,能量消耗掉了,糖尿病不会有了,肥胖病也不会有了,身体也苗条了,漂亮了。”想要拥有更好的身材、活得更为长久,我们就用“锻炼”对抗熵增;想要升职加薪、更高的社会地位,我们就用“深度学习”对抗熵增;想要更亲密的关系,我们就用“情话”“金钱”来反熵增。如果没有负熵流对抗熵增,也就意味着不再接受新信息和新挑战,不再学习进步,依靠过去那点积累活着,最后像蜡烛一样烧成灰慢慢熄灭。不过对抗熵增大多数人做不到,因为这是反自然的。对多数人来说,玩游戏看电影很爽,学习锻炼水深火热。而且大多数人年轻时候由于知识层次和审美层次的问题,从小就对社会现实层面的知识完全没兴趣。天然会被资本投资的关于浪漫,消费,文艺,旅行,宫斗的故事和游戏吸引。人性的弱点就是好吃懒做,喜欢消费和享受,充满好奇心,喜欢八卦,还矫情。加上熵增是自然规律,往更low的方向发展也是自然趋势,在资本的引导下这些弱点还会被放大。过了一定年纪突然发现啥也没准备好,大环境却变了,到后面中年危机自然就来了。

方向为啥错了

在中年危机之下,很多人开始病急乱投医,副业一夜之间就成了社交媒体最热门的话题。各路大神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处都有人在教你搞副业。网络上的说辞是,副业改变命运,副业改变人生。各位老师的广告词还挺危言耸听:“什么打工就是监狱,副业改变人生。副业是职场的救赎,没有副业的人会老死在监狱。”

最后结尾多数是------599学费圆你一个副业梦,2999教会你像我一样写自媒体跨越阶级。写个破自媒体算不算跨越阶级我没法确定,但这个钱多数是拿来买了一个梦是可以确定的。

你交我2999,我送你一个梦,这就是大多数人自媒体副业梦的真相。

写东西要是真的这么容易就好了,一说起网络副业很多人动不动就是让人写自媒体。读者多了,你就可以时不时发个广告赚钱,走向人生巅峰。要知道写东西做内容输出最核心的东西是人,能持续输出东西的人靠的是过去长年累月的积累。积累这玩意能短期在流水线批量复制生产么?显然不能啊。2019年6月,知乎有人做了个表,统计了被点赞最多的100个作者。

有意思的是,这张表上的人几乎三四年前就没怎么变过。而且他们成名也根本不在知乎。排名第一的张佳玮早在2002年新概念作文就已经成名。第二的seasee youl 2012年就在猫扑原创成名。第三的VCZH技术博客写了十多年,早就在技术圈成名了。这些大V虽然是在知乎被大家熟知,但是没这个平台之前,他们早就是小有名气的创作者了。很多看起来新成名的作者,基本上好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厚积薄发了。更魔幻的是,现在连小白都来教你怎么做自媒体变现了。同样是知乎,搜一下关键字“小白如何从零开始运营一个公众号”。点赞最高的这位博主有7900赞,下面四百多条评论都在请教她这么厉害是怎么做到的。

 

然后打开她的同名公众号看了下,244个阅读!

这个阅读量教人运营自媒体商业变现,现在吹牛逼门槛都不要了么?除了自媒体还有收学费教人运营网店做副业。没做过网店的人怕是不知道现在电商有多烧钱。开店是不要钱,但让顾客看到你的商品是要花钱的。你需要买关键词买直通车买竞价排名打通流量入口。一次点击几块到十几块不等,一年百八十万压根不够烧的。还有那种花几千块进货在朋友圈做代理卖货的副业,大多数代理最终都是货没卖出去,自己变成了消费者。想在朋友圈卖货?你朋友圈有几个人,有多少精准用户?我见过能卖出去货赚钱的都是几个微信加满五千潜在用户的主儿,你又到哪儿添加这么多潜在客户把自己变成流量入口?在线上开展副业,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内容和流量问题。好的内容没有积累很难产生,发掘潜在客户把自己变成流量入口很难,买流量现在也很贵。线上行不通,线下是不是好一点呢?线下最常见的是想搞个副业,自己又不懂,就去找一个可以培训全套技术的连锁店加盟。关于这个我正好有故事可以讲。以前家门口有个驴肉火烧店,因为味道一般,每天没几个客人,看着摇摇欲坠要倒闭的样子。不过老板倒是不着急,虽然生意不咋好,看起来也没耽误赚钱,先是换了好车,后面还换了大房子。一直好奇他利润哪儿来的,机缘巧合和老板熟了,不经意问了一句,才发觉其中的奥秘。他的收入来源不是卖驴火,而是培训。一年大概培训二三十个想开驴火店的,每个人能收三万五,临走还能卖点厨房设备给学员,加起来小四万。至于学员怎么来的,他没说我也没问,这是他的核心商业机密。是不是很像传统的加盟连锁模式?培训费,加盟费,装修费收好,利润就已经到手,每个月卖给你原材料还能再赚一手。很多加盟连锁本来也不是靠卖产品赚钱的,赚的就是你的加盟费装修费。你见过真赚钱的餐饮企业允许你加盟的么?比如海底捞。而且完全没经验的小白哪儿那么容易做实体店?拿饭店来说,仔细观察一下商业街上更替的速度就知道,这边老店不断关门,那边新店不断开张,间隔周期一般是一年半。类似的还有咖啡店花店,都是万年深坑。在这种老司机扎堆的成熟行业里新手根本没法赚钱。任何新手不懂还能赚钱的行业,必定是新兴行业,比如几年前的跨境电商、区块链。因为没有老司机,大家都是新手小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之前有人问我,“普通上班族,一直有个想法,开一个餐饮小店,作为自己的副业,可行么?"我当时的回答是,业余开餐饮小店大概是在搞笑吧?小餐饮是勤行,这种小店如果特别火,需要老板事事亲力亲为,每天累死。如果不是特别火,基本上店里赚的就是自己的工资,多雇一个人都是亏损。想着业余开小店赚钱的都是没做过小生意人的意淫,还不如好好工作多赚点钱呢。  虽然副业话题热闹非凡,但却少有人成功走向副业人生。大多数人只是缴了智商税,有的是花了不少学费,有的是砸进了大把积蓄。原因很简单,一开始方向就选错了。

成功来自于对自己既有优势的把握,来自于对自己擅长领域的挖掘。

如果一件事你已经付出5年,还没啥成就,你做一个完全不懂的新东西成功几率又有多大?

很多人总想跨界尝试新的行业,放弃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用自己完全不懂的领域和别人竞争,你的优势又在哪儿。

正确的方向是什么

 

我们之前在《35岁是个坎,为啥到岁数就不想要你了》里说过,培养自己副业的正确方向,是利用自己的资源、技能或者工作经验,做一些可积累的事儿,越早积累越好,越早积累越容易出效果。

身边把手头资源用的最好的是大学同学小L。

他毕业去了XX中国,薪水很高,工作悠闲,主要职责是为下属公司生产线提供咨询和技术服务。这哥们工作第二年就意识到未来钱多事少是不可持续的,开始琢磨怎么能做点自己的事。下车间发现生产线上的气动元件和拖链是个不错的切入点。后面拿下一家意大利公司亚洲区代理权,从小配件逐步切入维修供应链,没几年营业额就做到上千万。前年见到他是在上海新国际会展中心的机械展,已经辞了职,规模也远不止原来那点儿。

讲到这里很多人要说了,这种副业手头没有资源根本干不了,不适合多数人。

确实,多数人能下手的副业方向在自己的技能、兴趣爱好和特长。

如果你真的热爱并擅长一件事,你的兴趣爱好就是一座金矿。

真的热爱是说你是真正的喜欢。而不是说喜欢旅游,却是上车唠嗑睡觉,下车拍照撒尿。说喜欢美食,除了单纯的吃和拍照发朋友圈啥也不会。热爱旅行的猫力,热爱美食的蔡澜,热爱烹饪的美食作家王刚早就能靠自己的爱好吃饭了。

身边把技能和兴趣爱好做成功的也不止一个。

小C五年之前还是一个上班的小白领,因为自己喜欢吃,又觉得蛋糕很好看,误打误撞去学习,开启了自己的烘焙生涯。

没有线下店,客人来自口碑相传积累。

朋友圈销售,同城闪送配送到家。

因为味道好,用料足,产品颜值高,每个传统节日都是他们最忙的时候。

生意有多好呢?这是中秋之前晚上一点半的一条朋友圈,当时我还点了赞。

产品颜值高也帮他们开辟了零售之外创收的新领域,比如公司庆典和婚礼的甜品台。

对小C来说,副业早就变成了主业。从开始自己一个人,到现在十几个人,自己的事业也由此开启。另外一位小W,三年前认识的时候只是个健身爱好者。喜欢瑜伽,一边学习一边在各大健身房开始带课。因为天赋不错,专业水平进步很快,在健身房上大课的时候中帮助学员改善了不少身体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赢得了信任,收获了会员,口碑也非常好,后面发展副业就是水到渠成。下面是他和我说过印象最深的几句话。

 

 

上课在一间小小的工作室,成本很低,时间主要在五点下班之后和周末。此外她还有一份稳定的国企工作。你看,这算不算成功开启副业的典范呢?
要知道,国内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市场,同样的兴趣爱好技能总是有一大批热爱的人群。只要其中有少数人喜欢你,相信你,你又能给他们提供相应的价值,就可以做成一项小副业乃至大事业。我讲的只是身边熟人的小案例,社会上成功把小副业做成大事业的也不是没有。爱旅游的人都知道网站马蜂窝。公司两个创始人是搜狐同事,出名的旅游爱好者,喜欢把旅游过程整理成攻略游记在网上分享。2006年,他们因为兴趣凑在一起做了个游记分享站。在2011年之前,这个分享站就是纯兴趣,基本没赚过啥钱,俩人还得自己掏腰包运营维护,他们各自也有工作在做。后面随着国内自由行市场的爆发,出行游记和攻略变成了刚性需求,他们拿到了第一笔融资,两个创始人相继离职,副业转正。2019年5月23日,马蜂窝拿到了腾讯领投的新一轮融资2.5亿美元。当初因为兴趣做的不赚钱副业,也变成了投后估值20亿美元的事业。回到我们今天的主题,做副业正确的姿势是什么?是从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下手,从试错成本小投入小,边际杠杆大的东西下手。我刚开始写公号的时候,在那篇《写在2019的开始》里也曾经说过类似的道理

另外,副业最好从投入小,不怎么需要固定资产投入的服务业开始。固定资产投下去,你首先要回固定资产的本儿。固定资产(类似装修)不能产生现金流就废了,变成了沉没成本。我以前做过工厂,机器买来几十上百万一台,生意不好当废铁卖出去几块钱一斤,赔得底掉。从服务业开始积累口碑和用户,小而精的把细分领域做到极致。比如会烘焙。点心店做很多品种,你可以把一个蛋黄酥做到极致。比如会摄影。可以专攻全家福,让附近的人拍全家福就想到你。如果真的擅长写作,有足够的积累,当然也可以写自媒体。先做个体户,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再开始雇人。看看上面我身边所有成功副业的例子,基本都是差不多的道理。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兴趣爱好或者技能还是好好工作存钱攒本金吧,读懂政策学习投资才是你的正路。别梦想开个店砸进去前期投入就能躺着赚钱,根本不现实。本来就本钱少,也没啥做生意经验,还动不动喜欢跑去经营需要砸钱投入的生意,从一开始路就是错的。文章写到这里就该收尾了,该说的都说的差不多了。希望读过这篇文章的小伙伴都能从自己的兴趣爱好技能点上挖出金来。

延伸阅读:养老困局之日本启示录

面对意外和风险,我们能做什么

08年那场墙倒屋塌遍地哀嚎的金融危机到底发生了啥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4NTkwMDY5MQ==&mid=2247484997&idx=1&sn=d93af83d857ac93b528672f34e77d989&chksm=fd8231b9caf5b8af055f23c5163de552a2fef22a9b7be77e7d86a4270825e4390efb6db33495&scene=21#wechat_redirect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hary/p/13590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