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ip2017】【Luogu3960】列队 线段树

题目描述

Sylvia 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女♂孩子。

前段时间,Sylvia 参加了学校的军训。众所周知,军训的时候需要站方阵。

Sylvia 所在的方阵中有 n imes mn×m 名学生,方阵的行数为 nn ,列数为 mm 。

为了便于管理,教官在训练开始时,按照从前到后,从左到右的顺序给方阵中 的学生从 1 到 n imes mn×m 编上了号码(参见后面的样例)。即:初始时,第 ii 行第 jj 列 的学生的编号是 (i-1) imes m + j(i−1)×m+j 。

然而在练习方阵的时候,经常会有学生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需要离队。在一天 中,一共发生了 qq 件这样的离队事件。每一次离队事件可以用数对 (x,y) (1 le x le n, 1 le y le m)(x,y)(1≤x≤n,1≤y≤m) 描述,表示第 xx 行第 yy 列的学生离队。

在有学生离队后,队伍中出现了一个空位。为了队伍的整齐,教官会依次下达 这样的两条指令:

  1. 向左看齐。这时第一列保持不动,所有学生向左填补空缺。不难发现在这条 指令之后,空位在第 xx 行第 mm列。
  2. 向前看齐。这时第一行保持不动,所有学生向前填补空缺。不难发现在这条 指令之后,空位在第 nn 行第 mm列。

教官规定不能有两个或更多学生同时离队。即在前一个离队的学生归队之后, 下一个学生才能离队。因此在每一个离队的学生要归队时,队伍中有且仅有第 nn 行 第 mm 列一个空位,这时这个学生会自然地填补到这个位置。

因为站方阵真的很无聊,所以 Sylvia 想要计算每一次离队事件中,离队的同学 的编号是多少。

注意:每一个同学的编号不会随着离队事件的发生而改变,在发生离队事件后 方阵中同学的编号可能是乱序的。

输入输出格式

输入格式:

输入共 q+1q+1 行。

第 1 行包含 3 个用空格分隔的正整数 n, m, qn,m,q ,表示方阵大小是 nn 行 mm 列,一共发 生了 qq 次事件。

接下来 qq 行按照事件发生顺序描述了 qq 件事件。每一行是两个整数 x, yx,y ,用一个空 格分隔,表示这个离队事件中离队的学生当时排在第 xx 行第 yy 列。

输出格式:

按照事件输入的顺序,每一个事件输出一行一个整数,表示这个离队事件中离队学 生的编号。

输入输出样例

输入样例#1:

2 2 3 
1 1 
2 2 
1 2 

输出样例#1:

1
1
4

说明

【输入输出样例 1 说明】

img

列队的过程如上图所示,每一行描述了一个事件。 在第一个事件中,编号为 1 的同学离队,这时空位在第一行第一列。接着所有同学 向左标齐,这时编号为 2 的同学向左移动一步,空位移动到第一行第二列。然后所有同 学向上标齐,这时编号为 4 的同学向上一步,这时空位移动到第二行第二列。最后编号 为 1 的同学返回填补到空位中。

【数据规模与约定】

img

数据保证每一个事件满足 (1 le x le n,1 le y le m1≤x≤n,1≤y≤m)

前言

noip2017的时候我连线段树都不会,树状数组也只会板子,而且当时因为肛T2时间太多连50分都没写,30分就跑路了。现在回来看这个题,真的是一言难尽啊。

算法1

对于前50%的数据,我们取出所有询问用到的行和最后一列进行暴力模拟即可。

期望得分:50

算法2

对于11-16测试点,我们开1/2棵线段树,维护每个区间实际存在的数字个数,这样就可以利用区间长度-sum[x]的方法找到区间的第k个元素,同时我们维护1/2个vector,表示添加到末尾的数字,如果查找到的pos是在实际范围以内,那么直接按照pos计算,否则我们在vector中按照下标查找,之后再更新vector和线段树即可。

注意:线段树维护的是1~n+q/m+q的区间,所以空间记得开大一倍。

算法3

对每一行和最后一列维护n+1棵线段树和n+1个vector,由于动态开点我们的内存能够控制在(nlogn)的级别,vector中的元素在(2q)级别,不会超出内存限制,剩下的就按照算法2进行就行了,注意如果(y=m),就不用对第x行的线段树进行操作了,否则我们就先在第x行找到答案,然后在第n+1棵线段树中找到第x个元素并添加到x中,然后把ans添加到n+1中。

算法3代码

其实这道题代码还是很好写的,35行,不到1K的长度。

#include <bits/stdc++.h>
#define ll long long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n,m,q,x,y,pos,tot,lim,rt[300005],ls[12000005],rs[12000005],sm[12000005];vector<ll>v[300005];
int que(int x,int l,int r,int v)
{
	if(l==r) return l;
	int mid=(l+r)>>1,tmp=mid-l+1-sm[ls[x]];
	if(v<=tmp) return que(ls[x],l,mid,v);
	return que(rs[x],mid+1,r,v-tmp);
}
void upd(int &x,int l,int r,int p)
{
	if(!x) x=++tot;sm[x]++;
	if(l==r) return;int mid=(l+r)>>1;
	if(p<=mid) upd(ls[x],l,mid,p);
	else upd(rs[x],mid+1,r,p);
}
ll wk1(int x,ll y)
{
	pos=que(rt[n+1],1,lim,x);upd(rt[n+1],1,lim,pos);
	ll ans=pos<=n?1ll*pos*m:v[n+1][pos-n-1];
	return v[n+1].push_back(y?y:ans),ans;
}
ll wk2(int x,int y)
{
	pos=que(rt[x],1,lim,y);upd(rt[x],1,lim,pos);
	ll ans=pos<m?1ll*(x-1)*m+pos:v[x][pos-m];
	return v[x].push_back(wk1(x,ans)),ans;
}
int main()
{
	scanf("%d%d%d",&n,&m,&q);lim=max(n,m)+q;
	for(;q--;printf("%lld
",y==m?wk1(x,0):wk2(x,y))) scanf("%d%d",&x,&y);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K6100LGEV2/p/9459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