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

瀑布模式

特点:

  • 阶段间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
    • 前一阶段完成后,才能开始后一阶段
    • 前一阶段的输出文本为后一阶段的输入文本
  • 推迟实现的观点
  • 质量保证:
    • 每个阶段必须交付出合格的文档
    • 对文档进行审核

缺点:

  • 开始需要把需求做到最全
  • 惧怕用户测试中的反馈,惧怕需求变更
  • mux

模型:

 


螺旋模型

限制条件:

  • 适应于内部的大规模软件开发:螺旋模型强调风险分析,许多客户都无法接受和相信这种分析因此
  • 适合于大规模软件项目(执行风险分析将大大影响项目的利润,进行风险分析就毫无意义)
  • 软件开发人员应该擅长寻找可能的风险,准确地分析风险,否则将会带来更大的风险

优点:

  • 设计上的灵活性,可以在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变更.
  • 以小的分段来构建大型系统,使成本计算变得简单容易
  • 客户始终参为保证了项目不偏离正确方向以及项目的可控性
  • 客户始终掌握项目的最新信息,从而他或她能够和管理层有效地交互.
  • 客户认可这种公司内部的开发方式带来的良好的沟通和高质量的产品.

缺点:

很难让用户确信这种演化方法的结果是可以控制的.建设周期长,而软件技术发展比较快,所以经常出现软件开发完毕后,和当前的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差距,无法满足当前用户需求.

核心:

在于您不需要在刚开始的时候就把所有事情都定义的清清楚楚.在定义最重要的功能时,去实现它,然后听取客户的意见,之后再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如此不断轮回重复,直到得到您满意的最终产品

每轮循环包含如下六个步骤:

  • 确定目标,可选项,以及强制条件
  • 识别并化解风险
  • 评估可选项
  • 开发并测试当前阶段
  • 规划下一阶段
  • 确定进入下一阶段的方法步骤.

模型:

            


快速原型模型

优缺点:

  • 优点:  克服瀑布模型的缺点,减少由于软件需求不明确带来的开发风险。  
  • 缺点:  所选用的开发技术和工具不一定符合主流的发展;快速建立起来的系统结构加上连续的修改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低下。

原型类型:

  • 探索型原型:  目的是要型清用户的需求,确定所期望的特性,并探索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它主要针对开发目标模糊,
  • 实验型原型:  主要用于设计阶段,考核;实现方案是否合适,能否实陋
  • 演化型原型:  主要用于及早向用户提交一个原型系统,该原型系统或者包含系统的框架,或者包含系统的主要功能,在得到用户的认可后,将原型系统不断扩充演变为最终的软件系统

原型的运用方式:

  • 抛弃策略是将原型用于开发过程的某个阶段,促使该阶段的开发结果更加完整、准确、一致、可靠,该阶段结束后,原型随之作废。探索型和实验型就是采用此策略的。
  • 附加策略是将原型用于开发的全过程,原型由最基本的核心开始,逐步增加新的功能和新的需求,反复修改反复扩充,最后发展为用户满意的最终系统,演化型快速原型就是采用此策略

模型: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utism/p/13091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