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数初步

写在前面:

  高考复习笔记

http://discordthege.deviantart.com/art/Free-pegasus-colonist-675224065

目录


  1. 有穷数列、无穷数列

  2. 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

  3. 周期数列

  4. 常数列

  5.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1. 斐波那契数列

  2. 卡特兰数

  3. 杨辉三角

  1. 常用数列求和解题方法

  2. 证明数列不等式的常用方法

定义

  级数是指将数列的项依次用加号连接起来的函数

  典型的级数有正项级数、交错级数、幂级数、傅里叶级数等

——bia度百科

 

  数列,是以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为定义域的函数,是一列有序的数。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排在第一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1项(通常也叫做首项),排在第二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2项,以此类推,排在第n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n项,通常用an表示

  著名的数列有斐波那契数列,卡特兰数,杨辉三角等

——bia度百科

历史

  数列是一个古老的数学课题,我国对数列概念的认识很早,例如《周髀算经》里谈到:“在周城的平地立八尺高的周髀(即表竿),日中测影,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影长1丈3尺5寸,以后每一节气递减9寸55/6分;夏至影最短,仅长1尺6寸,以后每一节气又递增9寸55/6分”。这是等差数列的概念。《易传·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是世界数学史上有关等比数列的最早文字记载。我国古代还给出了一个无穷递缩等比数列,记载在《庄子·天下篇》中:“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而《九章算术》“衰分”一章,主要讲的就是分配比例及等差、等比数列等问题

  在外国数学发展的早期也有许多人研究过数列这一课题。例如,在古巴比伦晚期的泥版文书中,有按级递减分物的等差数列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大意是:10个兄弟分100两银子, 兄长最多,以此减少相同数目。现知第八兄弟分得6两,问相邻两兄弟相差多少?又如,在古埃及《阿美斯纸草书》上画有一图,在7、49、343、2401、16807数字边分别画着人、猫、鼠、大麦和量器。只有画作,却没有任何文字说明,因此成了一道流传的数谜。后人解出了这道数谜,认为图案要表达的意思是说:有7个人,每人畜养7只猫,每只猫捕食7只老鼠,而每只老鼠先前偷食了7株麦穗,每株麦穗能装满7个量杯......这可算是最早的等比数列了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720/10/26166517_576971392.shtml

常见类型

  有穷数列、无穷数列

    项数有限的数列为“有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为“无穷数列”

  递增数列、递减数列、摆动数列

    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递增数列

    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递减数列

    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叫做摆动数列(摇摆数列)

  周期数列

    各项呈周期性变化的数列叫做周期数列

  常数列

    各项相等的数列叫做常数数列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arithmetic sequence),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common difference),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geometric sequence),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common ratio),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

典型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那契数列(Fibonacci sequence),又称黄金分割数列、因数学家Fibonacci以兔子繁殖为例子而引入,故又称为“兔子数列”

  在数学上,斐波那契数列以如下被以递推的方法定义:

F(1)=1,F(2)=1,F(n)=F(n - 1)+F(n - 2)(≥ 3,∈ N*)

矩阵乘法得第n项C++:

 1 #include<bits/stdc++.h>
 2 #define re register
 3 
 4 typedef long long int ll;
 5 using namespace std;
 6 
 7 int const MOD=100007;
 8 int n;
 9 struct MART{ll mart[2][2];}base;
10 
11 MART mul(MART a,MART b)
12 {
13     MART ans;
14     memset(ans.mart,0,sizeof(ans.mart));
15     for(re int i=0;i<=1;++i)
16         for(re int j=0;j<=1;++j)
17             for(re int k=0;k<=1;++k)
18             {
19                 ans.mart[i][j]+=a.mart[i][k]*b.mart[k][j];
20                 ans.mart[i][j]%=MOD;
21             }
22                 
23     return ans;
24 }
25 
26 MART martxmul(int k)
27 {
28     MART ans;
29     ans.mart[0][0]=2;ans.mart[0][1]=1;
30     ans.mart[1][0]=1;ans.mart[1][1]=1;
31     while(k){
32         if(k&1) ans=mul(ans,base);
33         k>>=1;
34         base=mul(base,base);
35     }
36     return ans;
37 }
38 
39 int main(int arg,char *argv[],char *enc[])
40 {
41     base.mart[0][0]=1;base.mart[0][1]=1;
42     base.mart[1][0]=1;base.mart[1][1]=0;
43     
44     scanf("%d",&n);
45     
46     printf("%d",martxmul(n-3).mart[0][0]);
47     
48     return 0;
49 }

  卡特兰数

    卡特兰数又称卡塔兰数(Catalan number),是组合数学中一个常出现在各种计数问题中出现的数列,以比利时的数学家Catalan的名字来命名

    卡特兰数Cn满足以下递推关系:

卡特兰数解决出入栈方案数问题C++:

 1 #include<bits/stdc++.h>
 2 #define re register
 3 
 4 typedef long long int ll;
 5 using namespace std;
 6 
 7 const int MAXN=10010;
 8 ll h[MAXN],n;
 9 
10 /*
11 h(n)=h(0)*h(n-1)+h(1)*h(n-2)+...+h(n-1)h(0)
12 (n>=2)
13 */
14 int main(int arg,char *argv[],char *enc[]){
15     scanf("%lld",&n);
16     h[0]=1;h[1]=1;
17     for(re ll i=2;i<=n;i++)
18         for(re ll j=0;j<=i-1;j++)
19             h[i]+=h[j]*h[i-j-1];
20     for(re ll i=0;i<=n;i++)
21         printf("h[%lld]        %lld
",i,h[i]);
22     return 0;
23 }
24 /*
25 首先,我们设h(n)=序列个数为n的出栈序列种数
26 (栈直到整个过程结束时才空)
27 */

  杨辉三角

    杨辉三角,是二项式系数在三角形中的一种几何排列

    在中国南宋数学家杨辉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出现,书中载有“开方作法本源”图,注明“贾宪用此术”。而在欧洲,Pascal在1654年发现这一规律,所以这个表又叫做Pascal三角形

输出杨辉三角图形前n行C++:

 1 #include<bits/stdc++.h>
 2 #define re register
 3 
 4 using namespace std;
 5 
 6 const int maxn=15,m=2*maxn-1;
 7 int n,tmp;
 8 int arr[maxn+1][m]={0};
 9 
10 int main(int arg,char *argv[],char *enc[]){
11     scanf("%d",&n);
12     for(re int i=0;i<n;++i){
13         arr[i][n-i-1]=1;
14         arr[i][n+i-1]=1;
15  
16     }
17     for(re int i=2;i<n;++i)
18         for(re int j=n-i+1;j<n-2+i;j=j+2)
19             arr[i][j]=arr[i-1][j-1]+arr[i-1][j+1];
20     for(re int i=0;i<n;++i){
21         //for(re int j=0;j<n-i-1;++j) cout << "    ";
22         tmp=1;
23         for(re int j=n-i-1;tmp<i+2;j=j+2){
24             cout << setw(4) << arr[i][j] << "    ";
25             ++tmp;
26         }
27         cout<<endl;
28     }
29     return 0;
30 }

其他

  常用数列求和解题方法

    公式求和法

     错位相减法

      求数列的前n项和,数列分别为等差与等比数列。求和时在求式的两边承以公比后,与原数列的和作差,即,然后求即可

    倒序相加法

      将数列反序,再把正序与倒序对应项相加,使相加后的数列为一个简单数列,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

    分组求和法

      其通项是几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或易求和数列通项的和(差)式。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常见易求和的数列,然后通过重新组合的方法,使其转化为几个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或转化为易求和数列的前n项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求出原数列的前n项和

    裂项相消法

      如果一个数列的通项能拆成两项之差,即的每一项都可按此法化为某两项之差,然后重新组合,在求和时可以将一些正负项相互抵消,采用对消的方法求出到求和的目的

    累加法

      先引进一个恒等式,再通过把几个等式累加,可达到目的。一般引用的恒等式比数列通项高一次方,且是两个连续自然数的一定次方的差,列出含有通项的几个恒等式,通过迭加消去中间某些项,最后求得和式的一种方法

    合并求和法

      有些数列可以根据数列的特点,合理合并,从而简化运算。对一些特殊的数列,若将相邻两项或某些项合并在一起就具有某种特殊的性质,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则在数列求和时,可考虑把这些项放在一起先配对(并项)求和,得到一个新的容易求和的数列,然后再求和

——https://wenku.baidu.com/view/511c9b0ea8956bec0875e337.html

  证明数列不等式的方法

    先放缩再求和

      1放缩后成等差数列

      2放缩后成等比数列

      3放缩后成差比数列

      4放缩后为裂项相消

    先求和再放缩

 

——https://wenku.baidu.com/view/30a6a93fcc7931b764ce1508.html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ntigonae/p/12673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