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函数

写在前面:

  高考复习笔记

 

目录


定义

  对数函数是以幂(真数)为自变量,指数为因变量,底数为常量的函数。

历史 

  “log”是拉丁文logarithm的缩写。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时候,当时在自然科学领域(特别是天文学)的发展上经常遇到大量精密而又庞大的天文数值计算,于是数学家们为了寻求化简的计算方法而发明了对数。德国的M.Stifel在1544年所著的《整数算术》中,写出了两个数列,左边是等比数列(叫原数),右边是一个等差数列。欲求左边任两数的积(商),只要先求出其代表(指数)的和(差),然后再把这个和(差)对向左边的一个原数,则此原数即为所求之积(商),可惜Stifel并未作进一步探索,没有引入对数的概念。

  在John Napier所处的年代,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刚刚开始流行,这导致天文学成为当时的热门学科。可是由于当时常量数学的局限性,天文学家们不得不花费很大的精力去计算那些繁杂的“天文数字”,因此浪费了若干年甚至毕生的宝贵时间。

  Napier也是当时的一位天文爱好者,他所制造的「Napier算筹」,化简了乘除法运算,其原理就是用加减来代替乘除法。他发明对数的动机是为寻求球面三角计算的简便方法,他依据一种非常独等的与质点运动有关的设想构造出所谓对数方法,其核心思想表现为算术数列与几何数列之间的联系。在他的1619年发表《奇妙的对数表的描述》中阐明了对数原理,后人称为Napier对数,记为Nap.㏒x,它与自然对数的关系为:Nap.㏒x=10㏑(107/x)。

  由此可知,Napier对数既不是自然对数,也不是常用对数,与现今的对数有一定的距离。瑞士的Burgi也独立地发现了对数,可能比Napier较早,但发表较迟(1620)。英国的Briggs在1624年创造了常用对数。1619年,伦敦John Speidell所著的《新对数表》使对数与自然对数更接近(以e=2.71828...为底)。

  对数的发明为当时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影响,简化了行星轨道运算问题。

 

性质

  • 定义域

  真数>0

  • 值域

  实数集R,显然对数函数无界。

  • 单调性

  底数>1时,在定义域上为单调增函数;

  0<底数<1时,在定义域上为单调减函数。

  • 奇偶性

  非奇非偶函数。

  • 周期性

  无。

  • 对称性

  无。

  • 最值

  无。

  • 零点

  x=1。

  • 基本性质

  ①aloga(b) = b
  ②loga(ab) = b
  ③loga(M*N) = loga(M)+loga(N)
  ④loga(M/N) = loga(M)-loga(N)
  ⑤loga(Mn) = n*loga(M)
  ⑥logan(M) = (1/n)*loga(M)

  • 其他性质

  对数函数的函数图像恒过定点(1,0)。

  “底大图低”:

    两个对数函数的真数相同时,无论底数在(0,1)还是(1,+∞),底数大的那个假数距离x轴近。

   “同正异负”:

    真数和底数都在(0,1)或都在(1,+∞)时,假数为正。

    真数在(0,1)而底数在(1,+∞),或者真数在(1,+∞)而底数在(0,1)时,假数为负。

  • 反函数

    指数函数。

图示中函数:2x和log2(x)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ntigonae/p/12248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