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数据描述符(class 内置 get/set/del方法 ):

# 什么是描述符
# 官方的定义:描述符是一种具有“捆绑行为”的对象属性。访问(获取、设置和删除)它的属性时,实际是调用特殊的方法(_get_(),
# _set_(),_delete_())。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对象定义了这三种方法的任何一种,它就是一个描述符。
# 更多的理解:
# 通常情况下,访问一个对象的搜索链是怎样的?比如a.x,首先,应该是查询 a._dict_[‘x’],然后是type(a)._dict_[‘x’],一直
# 向上知道元类那层止(不包括元类)。如果这个属性是一个描述符呢?那python就会“拦截”这个搜索链,取而代之调用描述符方法
# (_get_)。

# 描述符有什么作用?
# The default behavior for attribute access is to get, set, or delete the attribute from an object's dictionary.
# For instance, a.x has a lookup chain starting witha.__dict__[‘x'], then type(a).__dict__[‘x'], and continuing
# through the base classes of type(a) excluding metaclasses. If the looked-up value is an object defining one of
# the descriptor methods, then Python may override the default behavior and invoke the descriptor method instead.
# Where this occurs in the precedence chain depends on which descriptor methods were defined.
#                                                                                               —–摘自官方文档
# 简单的说描述符会改变一个属性的基本的获取、设置和删除方式。

# 数据描述符(data descriptor)和非数据描述符(non-data descriptors)
# 数据描述符:定义了_set_ 和_get_方法的对象
# 非数据描述符:只定义了_get_方法的对象。通常方法都是非数据描述符。

# 区别:
# 1、位于搜索链上的顺序。搜索链(或者优先链)的顺序大概是这样的:数据描述符>实体属性(存储在实体的_dict_中)>非数据描述符。
# 这个顺序初看起来挺晦涩。解释如下:
# 获取一个属性的时候:
# 首先,看这个属性是不是一个数据描述符,如果是,就直接执行描述符的_get_,并返回值。
# 其次,如果这个属性不是数据描述符,那就按常规去从_dict_里面取。
# 最后,如果_dict_里面还没有,但这是一个非数据描述符,则执行非数据描述符的_get_方法,并返回。

# 三个方法(协议):
# • _get_(self, instance, owner) —获取属性时调用,返回设置的属性值,通常是_set_中的value,或者附加的其他组合值。
# • _set_(self, instance, value) — 设置属性时调用,返回None.
# • _delete_(self, instance) — 删除属性时调用,返回None
# 其中,instance是这个描述符属性所在的类的实体,而owner是描述符所在的类。

# 为什么要区分数据描述符和非数据描述符?(访问属性的优先级不一样)
# 1.非数据描述符的获取属性的优先级链是,__getattribute__->找__dict__->找描述符,这条链的规则给了"缓存属性"理论支持(通常是这种)
# 2.数据描述符,又分为:
#     2.1 有__get__方法的覆盖型的获取属性的优先级链是,__getattribute__->找描述符,同时__set__方法也会覆盖对实例属性的赋值
# 操作,就是说任何外部对属性的赋值都将被__set__捕获,同时获取属性也是通过__get__方法获取,__dict__不再起直接作用。
#     2.2 没有__get__方法的覆盖型的获取属性优先级链是在没有对属性赋值时是__getattribute__->找描述符(返回描述符对象本身)
# ,对属性赋值了之后是__getattribute__->找__dict__->找描述符

# 对象属性的访问顺序:
# ①.实例属性
# ②.类属性
# ③.父类属性
# ④.__getattr__()方法

#数据描述符 - 优先级顺序:
# ① __getattribute__(), 无条件调用
# ② 数据描述符:由 ① 触发调用 (若人为的重载了该 __getattribute__() 方法,可能会调职无法调用描述符)
# ③ 实例对象的字典(若与描述符对象同名,会被覆盖哦)
# ④ 类的字典
# ⑤ 非数据描述符
# ⑥ 父类的字典
# ⑦ __getattr__() 方法

# 描述符有什么用和好处
# 1)一般情况下不会用到,建议:先定基本的,以后真有需要再扩展。别贪玩。
# 2)可以在设置属性时,做些检测等方面的处理
# 3)缓存?
# 4)设置属性不能被删除?那定义_delete_方法,并raise 异常。
# 5)还可以设置只读属性
# 6)把一个描述符作为某个对象的属性。这个属性要更改,比如增加判断,或变得更复杂的时候,所有的处理只要在描述符中操作就行了。

# #举例:
# @property
# #这就是一个数据描述符
# class Afff():
#     pass

# 更详尽的示例:
#摘录于:
#描述符阐述:
# https://blog.csdn.net/allenalex/article/details/54097319
#应用示例:
# https://www.jb51.net/article/91028.htm
#优先级阐述:
# https://www.cnblogs.com/Jimmy1988/p/6808237.html

 示例:

#描述符类(相当于代理)
#定义为了数据描述符:定义了_set_ 和_get_方法的对象
class Foo():
    def __get__(self, instance, owner):
        print("执行Foo get方法")
    def __set__(self, instance, value):
        print("执行Foo set方法")
    def __delete__(self):
        print("执行Foo del方法")

#主要运行的类:
class Test():
    #类的x属性被Foo代理,所以属性访问优先级也被修改:
    #类属性 > 数据描述符 > 实例属性 > 非实例属性 > __getattr__()
    x = Foo()
    def __init__(self,num):
        self.x = num

#因为x类属性被Foo代理,触发Foo的set方法,而set方法只是打印了,没有做数据操作,
abc = Test(100)
abc.x
print(abc.__dict__)

# print输出:-----------
# 执行Foo set方法
# 执行Foo get方法
# {}
# 执行Foo del方法
# print输出:-----------

 练习:

#描述符应用- 练习(判断录入类型是否合规)
class Test():
    def __init__(self, key,type_data):
        self.key = key
        self.type_data = type_data
    def __set__(self, instance, value):
        if isinstance(value,self.type_data):
            instance.__dict__[self.key] = value
        else:
            print("赋值类型错误")

class People():
    name =Test('name',str)
    def __init__(self,name,old):
        self.name = name
        self.old = old

#赋值为str类型
name = 'anec'
#赋值为int类型
name2 = 123

abc = People(name,23)
abc2 = People(name2,24)

print(abc.__dict__)
print(abc2.__dict__)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nec/p/9790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