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顿蚂蚁

兰顿蚂蚁,是于1986年,由克里斯·兰顿提出来的,属于细胞自动机的一种。

平面上的正方形格子被填上黑色或白色。在其中一格正方形内有一只“蚂蚁”。
蚂蚁的头部朝向为:上下左右其中一方。

蚂蚁的移动规则十分简单:
若蚂蚁在黑格,右转90度,将该格改为白格,并向前移一格;
若蚂蚁在白格,左转90度,将该格改为黑格,并向前移一格。

规则虽然简单,蚂蚁的行为却十分复杂。刚刚开始时留下的路线都会有接近对称,像是会重复,但不论起始状态如何,蚂蚁经过漫长的混乱活动后,会开辟出一条规则的“高速公路”。

蚂蚁的路线是很难事先预测的。

你的任务是根据初始状态,用计算机模拟兰顿蚂蚁在第n步行走后所处的位置。

【数据格式】

输入数据的第一行是 m n 两个整数(3 < m, n < 100),表示正方形格子的行数和列数。

接下来是 m 行数据。

每行数据为 n 个被空格分开的数字。0 表示白格,1 表示黑格。

接下来是一行数据:x y s k, 其中x y为整数,表示蚂蚁所在行号和列号(行号从上到下增长,列号从左到右增长,都是从0开始编号)。s 是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蚂蚁头的朝向,我们约定:上下左右分别用:UDLR表示。k 表示蚂蚁走的步数。

输出数据为两个空格分开的整数 p q, 分别表示蚂蚁在k步后,所处格子的行号和列号。

例如, 输入:

5 6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 3 L 5

程序应该输出:

1 3

再例如, 输入:

3 3
0 0 0
1 1 1
1 1 1
1 1 U 6

程序应该输出:

0 0

资源约定:

峰值内存消耗(含虚拟机) < 256M

CPU消耗 < 1000ms

请严格按要求输出,不要画蛇添足地打印类似:“请您输入...” 的多余内容。

所有代码放在同一个源文件中,调试通过后,拷贝提交该源码。

注意: main函数需要返回0

注意: 只使用ANSI C/ANSI C++ 标准,不要调用依赖于编译环境或操作系统的特殊函数。

注意: 所有依赖的函数必须明确地在源文件中 #include , 不能通过工程设置而省略常用头文件。

注意:不要使用package语句。不要使用jdk1.7及以上版本的特性。

注意:主类的名字必须是:Main,否则按无效代码处理。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n;
int sx,sy,k;
string di;
int mp[100][100];
int dir[4][2] = {0,1,1,0,0,-1,-1,0};
int to[26];
void dfs(int x,int y,int d,int num) {
    if(num == 0) {
        cout<<x<<' '<<y;
        return;
    }
    if(mp[x][y]) {
        d = (d + 1) % 4;
        mp[x][y] = 0;
    }
    else {
        d = (d + 3) % 4;
        mp[x][y] = 1;
    }
    dfs(x + dir[d][0],y + dir[d][1],d,num - 1);
}
int main() {
    to['U' - 'A'] = 3;
    to['D' - 'A'] = 1;
    to['L' - 'A'] = 2;
    to['R' - 'A'] = 0;
    cin>>m>>n;
    for(int i = 0;i < m;i ++) {
        for(int j = 0;j < n;j ++) {
            cin>>mp[i][j];
        }
    }
    cin>>sx>>sy>>di>>k;
    dfs(sx,sy,to[di[0] - 'A'],k);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8023spz/p/10540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