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

我们学完了软件测试,下面的知识点是从老师发下的ppt上复制下来的知识点
                                                                                              瀑布模型
1、是线性模型的一种,在所有模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所有其他模型的一个基础。
2、每一个阶段执行一次,按线性顺序进行软件开发。测试的切入点:测试阶段处于软件实现后,必须在代码完成后留出足够的时间给测试活动,否则将导致测试不充分,很多问题到项目后期才暴露
                                                                                      瀑布模型的优缺点
优点
1、开发的各个阶段比较清晰。
2、强调早期计划及需求调查。
3、适合需求稳定的产品开发。
缺点
1、依赖于早期的需求调查,不适应需求的变化。
2、单一流程不可逆。
3、风险往往延至后期才显露,失去及早纠正的机会。
4、问题在项目后期才开始暴露。
5、前面未发现的错误会传递并扩散到后面的阶段,可能导致项目失败。
                                                                                       快速原型模型
在开发真实系统之前,构造一个原型,在该原型的基础上,逐渐完成整个系统的开发工作。
第一步是建造一个快速原型,实现用户与系统的交互,用户对原型进行评价,进一步细化待开发软件的需求。通过逐步调整原型使其满足用户的要求,开发人员可以确定用户的真正需求是什么。
第二步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开发出用户满意的软件产品。
                                                                                快速原型模型的优缺点
优点
克服瀑布模型的缺点,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并减少由于软件需求不明确带来的项目开发风险。适合预先不能确切定需求的软件系统的开发。
缺点:
不适合大型系统的开发(适合开发小型的、灵活性高的系统)。前提要有一个展示性的产品原型,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限制开发人员的创新。
                                                                                           螺旋模型
螺旋模型将开发过程分为几个螺旋周期,每个螺旋周期大致和瀑布模型相符合,螺旋模型沿着螺旋线旋转,即在坐标的4个象限上分别表示了4个方面的活动,如图所示:

四种象限
1. 制定计划:确定软件目标,选定实施方案,弄清项目开发的限制条件;
2. 风险分析:分析评估所选方案,考虑如何识别和消除风险;
3. 实施工程:实施软件开发和验证;
4. 客户评估:评价开发工作,提出修正建议,制定下一步计划。
螺旋模型由风险驱动,强调可选方案和约束条件从而支持软件的重用,有助于将软件质量作为特殊目标融入产品开发之中。

优点
1. 设计灵活可以在项目各个阶段进行变更。
2. 风险驱动,每个项目上线前都要进行风险分析。
缺点
1. 螺旋模型强调风险分析,需要相当丰富的风险评估经验和专门知识,在风险较大的项目开发中,如果未能及时标识风险,势必造成重大损失。
2. 如果执行风险分析将大大影响项目的利润,那么进行风险分析就毫无意义了。

                                                                                                            V模型
1、V模型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测试模型,最早是由Paul Rook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由英国国家计算机中心文献中发布,旨在改进软件
开发的效率和效果;
2、V模型推出之前,人们通常把测试过程作为在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全部完成之后的一个阶段,尽管当时已经出现了测试
工作会占用这个项目周期一半的时间,但是大多数人认为测试只是一个收尾工作;V模型在这个时候推出,就是为了改变之前行业的普遍认识。
3、V模型本身是软件开发中瀑布模型的变种,它反映了测试活动与分析和设计的关系。
4、V模型标明了测试过程中本身存在的不同阶段,从左到右,描述了开发过程和测试过程间的阶段对应关系。
                                                                                                            V模型的优点
 测试V模型即包含了底层测试又包含了高层测试;
1、底层测试:检验源代码质量的测试,如:单元测试;
2、高层测试:检验整个系统的需要,如:系统测试;
V模型清楚地标识出了软件开发的阶段。
它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方式把整个开发过程分成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工作都很明确,因此便于控制开发过程。当所有的阶段都完成之后,该软件的开发过程也随之结束。
                                                                                                              V模型的缺点
1.V模型一大缺点正是它自身的顺序性所导致的。到了测试阶段,程序已经完成,错误已经产生,很多前期的错误一直到测试阶段才发现,甚至无法发现,往往无从修改了。
2、同时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在需求阶段很难把用户的需求完全明确下来,因此,当需求变更时将会导致阶段反复,而且都要重复需求、设计、编码、测试等过程,返工量非常大,模型灵活性比较低。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79mn/p/13070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