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漫谈读后感

  上周我们看了一个《梦想改造家》的视频,通过一个建筑设计师的工作流程,类似地,今天通过读《架构漫谈》,把这两者做了一个大致的对比,我试图大致地了解了一个架构师的工作流程和架构师的工作意义。

  要知道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从本质出发,什么是架构?为什么软件开发要用上架构?

什么是架构?作者给出的定义是英文的,晦涩难懂,所以我百度了一下,百度给出的定义如下:人们对一个结构内的元素及元素间关系的一种主观映射的产物。然而,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定义,通过读《架构漫谈》,我们的理解是:架构是一个约定,一个规则,一个大家都懂得遵守的共识。作者就从人类居住环境开始类别架构,得出架构产生的五个动力:首先,必须有人执行的工作,如果人不参与这个活动,那么意味着没有地方需要升级改造,那么就不会需要架构,可以说,这是架构的一个前提条件;接着,由于个体人的力量有限,因而,我们开始做架构,这个就是原因;其次,人对系统要有更高的要求,简单的说,这个是因为一个点而来的,算是前提条件的原因;最后,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使得系统有更高的质量和效率。第一篇文章,就说明了这一个道理:因为我们要合作,所以我们需要架构,就是说人们根据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为解决某个问题,主动地、有目的地去识别问 题,并进行分解、合并,解决这个问题的实践活动。架构的产出物,自然就是对问题的分 析,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包括拆分的原则以及理由,沟通合并的原则以及理由,以及拆 分,拆分出来的各个部分和合并所对应的角色和所需要的核心能力等。

  对比一个人干所有的事情,结果就是大家都能够得到更多,当然也产生了一个互相依 赖的社会,互相谁都离不开谁。这就是自然而然而产生的架构切分,背后的原动力就是人 们对自己利益的渴望。人们对自己利益的渴望也是推动社会物质发展的原动力。 在这个模式下,比较有意思的是,每个人必须要舍掉自己的东西,才能够得到更多的 东西。有些人不愿意和别人进行交换,不想去依赖于别人,这些人的生活就很明显的差很 多,也辛苦很多,自然而然的就被社会淘汰了。如果需要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判断标准就 变成了:如何给这个社会提供更好更有质量的服务。提供的更好更多的服务,自然就能够 换取更多更好的生活必需品。实际上这就是我们做人的道理。或许架构就是这样,能够协调团队之间的协作开发。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3066405538a/p/6497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