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尾声,发现得了癌症。 no

项目尾声,本该欢天喜地,可问题又屁颠屁颠的出现了,O(∩_∩)O~
问题:
300多张表,30来个视图,80多个存储过程,

项目尾声了,数据库整理人员还得一个一个得去问开发人员
这些表,视图,存储过程分别谁写的?
什么时候写的?
程序里是否有用到?
哪个模块用到了?

这个时候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属于‘癌症’级别的严重了。

结合这个项目的实际开发情况,个人分析有以下几点原因:
1。项目开始就没设计好。

  项目没做详细的设计,程序里会用到哪里类,哪些方法,哪些表,需要建立哪里视图,存储过程,都是未知数。

  只是开发人员,需要一个就建立一个。建立却没一个统一文档记录。
2。项目开发中没规范编码格式。

  编码人员,各有各的编码习惯,比如建立存储过程,A同志喜欢写一些注释:创建时间,创建人,大概描述等,

  可B同事却没这个注释,写的代码只有Ta自己看得懂,甚至过段时间,都不确定是自己写的。
3。项目开发中就没有对这些进行统一管理。

  在程序里,对存储过程的调用,没有对存储过程名称进行统一的管理。

  哪里用就硬编码写上去,这样“又臭有硬”,哈哈。。。

  个人觉得最好把存储过程的名称放到一个类里,统一管理,方便调用,

  需要查找的时候,也不用整个项目查找。   

当然,很多事情,都是做过之后才晓得怎么做。

总结才能积累经验,才能避免以后走弯路:

1。需求永远是第一。

  以后做公司项目没需求文档,详细设计文档,绝不编码。
2。规范编码

  编码之前,必须得统一个开发标准,因为代码不是一个人写。
3。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分类,统一管理文档,SQL脚本,随时跟踪。

4。最好分工明细。

  个人觉得,如果一个项目有3,4个人参与,就应该明确的分工。

  A完成数据库的设计,比如表,视图,存储过程的编写。

  B完成后台代码的编写。

  C负责界面开发。

  D负责测试

  。。。。

  当然目前很多公司,都是一个人负责一个模块,包括数据库的设计啊,后台代码,界面实现等等。

  这样确实能让写代码的人,学到,接触到更多的东西,但是不专一,技术"不深入,难高潮"啊,嘿嘿...

  记得以前看到一篇文章,一个马来西亚的人,他说他做登陆界面就做了4年,呵呵,很难想象。

  但是可以肯定是说:他做登陆这个功能的经验绝对丰富。

软件不能按时按量的完成,

很大情况就是项目管理出了问题吧,大家应该同意这说法。

编码人员,别只局限于写代码吧,

写写博客,哪怕写的多垃圾,也是一次写作的锻炼。

发现没?园子里的“大牛“,都是常写博客的。

哈哈,下班,闪人,坐免费BRT。。。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252e/p/1868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