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满春与WebGIS

李满春 ,男,1964年6月生,博士,教授,博导。现任南京大学科技处处长、地理信息科学系主任(兼)、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研究所所长(兼)、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学科特区)常务副所长(兼)。第六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人,2015年度长江学者

基于边缘的多光谱遥感图像分割方法[J].遥感学报.2006,10(3):350-356.
基于特征的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模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2):55-58.
基于Agent技术的分布式虚拟地理信息系统研究[J].测绘科学,2006,31 (6):121-122,79.
网络地理信息服务构建初步研究[J].遥感信息,2006 .1 :46-49,63.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规划公众参与研究[J].现代测绘,2006 ,29(3):7-10.
基于Agent技术的分布式虚拟地理信息系统研究[J].测绘科学.2006,31(6):121-122.
区域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4): 117-119,124.
基于矢栅混合数据模型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3): 320-324.
标准农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遥感信息,2006,2: 63-66.
人口数据格网化模型研究进展综述.人文地理,2006 ,21(3): 115-119,114.
土地利用规划在城市郊区历史遗迹保护中的应用——以无锡市新区为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 5: 43-46,22.
GIS支持的县域人口迁移空间模型研究--以浙江省临安市为例.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 ,15 (3): 281-286.
中国海岸带专用地图投影设计[J].测绘学报.2006,34(4):395-399.
基于矢量数据模型的模糊地理对象建模[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6):66-70.
海南岛西部土地沙漠化时空模拟及虚拟政策实验[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6):66-70.
从Google Maps看我国全球化地理信息服务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2):1-3.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农村居民出行可达性的影响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2):62-66.
基于SOA的WebGIS框架探索[J].计算机应用.2006,(9):2225-2228.
基于最短路径距离的宗地地价点状因素自动化评价[J].计算机应用.2006,(9):143-145,178.
基于名义尺度栅格数据空间自相关测度初探[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3):53-56.
面向离散点的空间权重矩阵生成算法与实证研究[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3):53-56.
GIS支持的县域人口迁移空间模型研究——以浙江省临安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3):281-286.
GIS支持的常州市区域经济空间集聚特征研究[J].2006,29(2):3-5.
基于Web的虚拟地景信息系统研究[J].科技通报,2005(6).
一种基于面积紧凑度的二维空间形状指数及其应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5).
基于一维Kohonen网络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研究[J].遥感信息,2005(5).
土地利用规划建库与制图一体化方案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
基于特征的空间数据库模型设计与实现[M]。《国土整治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国大地出版社,2005年9月。
区域土地利用战略研究[M]。《国土整治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2005年9月中国大地出版社,2005年9月。
计算机辅助土地估价报告编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J].微型电脑应用,2005(1).
设计模式在GeoMedia WebMap地图数据发布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4).
江苏省耕地后备资源的空间分异及开发时序模型研究 [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
基于生命机制概念的城市土地利用演化模型研究[J].经济地理,2005 Vol.25 No.4.
AMSR被动微波数据介绍及主要应用研究领域分析[J].遥感信息,2005(3).
B/S结构信息系统中可重用界面的实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4).
基于SuperMap的专题地图制图技术与方法实践[J].现代测绘,2005(3).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2008nmj/p/10939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