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口自动化测试的几个阶段

接口自动化测试的几个阶段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huazhongkejidaxuezpp/article/details/52825364

根本目标

测试环境中,保证新增接口功能正确性,原有接口的回归(保证原有接口不被修改“坏”);
生产环境中,保证接口层面服务可用,功能的正确性(保证服务挂掉时,及时发现)
 

接口自动化的程度

1)如果项目完全没有UI前端页面,则应该尽可能多的自动化接口测试(人工接口测试或自动化结果判断可以使用人工辅助);
2)如果项目含有UI前端页面,则应该尽可能多的自动化接口测试(人工接口测试或自动化结果判断可以使用人工辅助);配合前端页面测试,回归P1/P2接口;
3)对于业务交互检查场景特别复杂的场景,可以使用脚本实现(ps: 此时脚本和业务关联比较紧密,不太适合把相关的脚本做成框架)。
总之,应该根据自身项目的特点来评判自动化的程度,使得自动化能更好结合手工测试,来完成质量保障。
 

接口自动化测试的作用

1)功能同时可手工和自动化测试时,自动化只是用来节省人力和时间;
2) 功能更适用使用自动化来测试时,自动化可以弥补手工测试的不足;
3) 功能只能被人工来测试时(例如页面UI检查),自动化就显得有些[了力不从心]了。
 
 

接口自动化功能正确性保证(第一阶段)

  • 该阶段主要是保证功能提供的正确性。所谓正确性,是指返回的数据正确,功能正确。
  •   阶段特点:对接口进行最为详细的检查(接口返回json的正确性),QA对系统的熟悉程度和对接口的熟悉程度,以及测试本身的经验直接影响该阶段测试的深度。
  • 阶段目标:  测试阶段,直接使用接口脚本/手工检查接口正确性; 生产阶段定时对线上接口进行检查(注意:由于是对接口的详细检查,该阶段设置的定时任务不易太频繁,否则接口稍有变动,或者接口功能不稳定,就会报错)
     难点和关键点:自动化脚本主要依赖于QA对系统的熟悉程度和对接口的熟悉程度,很可能由于用例设计问题,导致监控线上接口时
 不能发现问题
    实现难易程度:⭐️⭐️⭐️⭐️⭐️
    脚本变动频度:⭐️⭐️⭐️⭐️⭐️
    脚本定时频度:⭐️⭐️⭐️
 

接口自动化数据正确性保证(第二阶段)

  • 该阶段主要是保证数据提供的正确性。所谓正确性,是指返回的数据正确。
  •   阶段特点:对接口返回的数据的检查(接口返回json的数据正确性),检查方法通常有两种:直接查询DB,拼SQL对比检查; 和上一版本的接口返回的json进行对比(此时需要保证2个版本的接口除代码分支外,其他配置,DB等等完全相同)
  • 阶段目标:  测试阶段,直接diff 此次修改分支 和 线上 分支分别返回json(检查方法: 同样条件下,如果返回的json完全一致,说明接口数据正确; 否则需要重新查看不同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
     难点和关键点:自动化脚本主要依赖于2个json 对比接口的封装,可以忽略某些参数的对比,或者可以只对比某些参数。
 
    实现难易程度:⭐️⭐️⭐️⭐️
    脚本变动频度:⭐️⭐️⭐️⭐️
    脚本定时频度:⭐️⭐️⭐️

接口可用性保证(第三阶段)

  • 该阶段主要是保证线上接口的可用性。即,如果接口返回非200时,可以及时发现。
  •   阶段特点:该阶段属于接口的监控。可以根据监控定时的频繁程度,决定接口检查的详细程度(一般来说,监控跑的越频繁,接口检查的详细程度随之下降。否则,如果接口变动比较频繁,或者接口不稳定,会频繁报警)。
  • 阶段目标: 监控线上接口的可用性,保证服务突然挂掉时,可以及时监控到(当然,如果线上原有接口几乎不变,并且接口功能稳定,可以将第一阶段的接口自动化脚本用于此阶段)。
     难点和关键点:接口检查的详细程度取决于 监控定时的频繁程度要求,以及线上接口的稳定性
 
    实现难易程度:⭐️⭐️⭐️⭐️
    脚本变动频度:⭐️⭐️⭐️⭐️
    脚本定时频度:⭐️⭐️⭐️⭐️⭐️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111testing/p/8598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