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组构建之法团队心得

范佳怡:通过本周的团队学习与讨论,我发现了很多我们现在的学生共同的问题--急于求成。很多时候我们都忽略了一些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想要一步登天,一下子就成为大师大神。但是就如同那个最简单的道理一样,没有学会走路,怎么能够去学跑步?我们往往忽略了简单基础知识的精通,但是殊不知没有彻底精通基础知识之前是无法很好的进行深入地学习的。精通要精通到什么程度呢?就好像我们平时走路一样,不会去刻意的想走路该怎么走,甚至不可能突然忘记走路该怎么走,而是自然而然的就能走起来。基础知识如果到了我们平时的走路那样熟练精通,那基本上才能达到去学习更深奥的知识才能谈成为大神。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们也将更加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博陵弘恒:本周学习的是第三章——软件工程师的成长,这周的内容与我们自身密切相关。首先让我们知道了如何衡量个人的能力以及如何发展,虽然之前也有学软件工程的课程,了解了软件的开发流程,但对于自身技术的提升以及职业的发展还是存在一些困惑,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也解决了这些疑惑。其次,第二段就介绍了软件工程师的职业发展,也更加清楚地解答了上面的困惑。最后补充了一些反面例子来让我们更加了解到职业发展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对于日后的工作是十分有帮助的。

张振嘉:从个人技术流程发展到两人合作,这也是最简单的团队形式,基于两人合作,我们应该保证一定的代码规范,这样才便于合作者看代码,很多事情一个人是很难完成得了的,只要依靠合作才能完成,所以要多考虑他人的感受,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严琬琳:本章主要讲了评价软件工程师水平的主要方法,了解了如何进行自我的评估,较为准确地衡量自身的能力和价值。就个人而言,对于成长的初期阶段,强调了对于软件开发相关基础知识以及技能的重要性,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为之后的成长提供充分的养料。例如参加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以及一些比赛是对自身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创新思维和软件工程思想的一种开发和培养。准确的自我评估,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在哪个方面追求“专和精”,在哪个方面达到“知道就好”的水平,不断学习,不断成长。软件开发不仅仅包括个人的开发,更是一个团队的合作。寻找解决方案,理解需求,都少不了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团队中每个人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最终软件的质量。

黄真:在第三章学习中,讲述了软件工程师的成长和发展,而对于其中一个“解决问题”的例子我深有体会。大一上时我们学习了c语言,而直到大二上时我们才进行了上海市计算机等级考试,对于下半学期学的数组、指针等还不是很精通,且有一年时间没有使用c语言,有时题目知道思路却卡在一些很基础的知识上。又或者以学习c++为例,我的笔试成绩明显要低于上机成绩,原因就在于我没有“精通”这门课程,在上机考试时还可以调试多次,避免代码上的错误,笔试时就无能为力了。所以我们要更深入地提高“算法技能”以及“程序设计技能”,而不是把时间都花在解决低层次问题上,在平时也要多练习写代码,对一些基础性的知识一定要掌握透彻。

于云亭:这周我学习了《构建之法》第三章,讲述了软件工程师的成长。软件系统的绝大部分模块都是由个人开发或维护的。在软件工程的术语中,这些单个的成员叫做Individ-ual Contributor(IC)。在了解了初级软件工程师的成长后,我个人觉得第一个阶段是最为重要的,因为技术是一切的基础,只是讲实际问题和掌握的技术相结合才能更高效地完成任务。但并不是说其他几个阶段不重要,相反,技术的提升是具有饱和度的,真正在同行中一较高下的必定取决于大量的实际经验。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1078246525FJY/p/6789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