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系统设计基础第十周学习总结

part1

1.如何查看当前登录的用户?

-who am i

如何列出登录的用户?

-who或-w

如何注销掉用户?

-pkill -kill -t 用户名或-skill -KILL -v 用户名

2.目录操作

①如何查看当前工作目录?

-pwd

②如何改变当前工作目录进入下一级目录?

-cd 下一级/

③如何返回当前工作目录的父目录?

-cd ..  

④如何返回根目录?

-cd /  

<<在Linux的目录结构中“.”表示当前目录,“..”表示当前目录的父目录,“/”表示根目录。

⑤当用户以个人账户登录系统后,就会直接进入用户主目录。如何从任何一个工作目录返回主目录?

-cd

<<mkdir命令用于创建一个新的目录。这个新的目录不仅可以使用绝对路径,也可以使用相对路径。但用户创建新目录的前提条件是:创建者对被创建新目录的父目录应有写权限。

⑥如何在其父目录不存在的情况下首先创建父目录?

-mkdir -p

如何在创建新目录的同时指定此目录的权限?

-mkdir -m

<<rmdir命令功能用于删除指定的空目录。当要删除目录内的所有文件和子目录都被删除以后,才能使用rmdir命令删除该目录。用户删除目录时,应对该目录的父目录有写的权限。

⑦如何删除指定路径上的所有目录(目录数大于一)?

-rmdir -p

⑧如何列出当前目录下的文件?

-ls

如何列出当前目录下的包括权限等信息的文件?

-ls al

⑨Linux中的目录结构:linux中的命令一般存放在/bin目录下的。以下为linux下的基本目录结构和作用:

/根目录
/boot引导程序,内核等存放的目录。
/sbin超级用户可以使用的命令的存放目录。
/bin普通用户可以使用的命令的存放目录。
/lib根目录下的所程序的共享库目录。
/dev设备文件目录。
/home普通用户的家目录($HOME目录
/root用户root的$HOME目录
/etc全局的配置文件存放目录。
/usr这个目录中包含了命令库文件和在通常操作中不会修改的文件。
/proc特殊文件目录。
/opt可择的文件目录。
/mnt临时挂载目录。
/media挂载的媒体设备目录。
/var内容经常变化的目录。
/tmp临时文件目录。
/lost+found 恢复文件存放的位置。

3.文件操作常用命令

①cat:由第一行显示文件内容
-cat -n l显示行号 ②more: 一页一页显示,可翻页查看。
(空格 space : 向下翻页 Enter : 向下滚动一行 /字符串 : 向下查询字符串 :f : 显示当前行号 q : 退出 b : 往回翻页,只在文件有作用,对管道无作用。) ③less: 与more类似,可以往前翻页
(空格 space : 向下翻一页 Enter : 向下一行 [PageDown] : 向下一页: [PageUp] : 向上一页 /字符串: 向下查询 ?字符串: 向上查询 n : 重复前一个查询 / 或 ? N : 反向前一个查询 / 或 ? q : 退出)
man就是调用less显示说明文档的。
④cp:复制文件
-i 覆盖文件之前先询问用户
⑤pg 
格式:pg [option] filename 
功能:分页显示指定文件的内容。在显示一页文件时,最后一行将显示等待用 
户输入指令。可输入的指令有如下选项。 
选项:h 显示pg命令中可使用的帮助(help)命令。 
q 退出pg命令。 
⑥mv
用户可以使用mv命令来为文件或目录改名或将文件由一个目录移入另一个目录中
mv [选项] 源文件或目录 目标文件或目录
⑦lpr
lpr(line printer,按行打印)实用程序用来将一个或多个文件放入打印队列等待打印。
lpr 可以用来将料资送给本地或是远端的主机来处理。
-p Printer: 将资料送至指定的打印机 Printer,预设值为 lp。
⑧ugo
文件有owner(也就是user),group,others三种身份,我们分别用 u,g,o来分别代表着三种身份,用a同时代表三种身份,用r,w,x代表三种权限,用+,-,=三种符号分别代表添加,去除以及设置某种或某些权限的动作。

Part2

代码练习见上周博客。

part3

本周的任务由于上周已经将主体部分做完,所以任务比较轻松,就是查询了一些老师要求所列的一些Linux系统的常用命令,记录了用法。然后进行了试验。其实大部分命令在本课程开课第一周的十三个小实验中已经提及。在后面这几周以来,因为比较注重理论课程的理解和考试,所以很多都遗忘了。这一次的记录能够让我重拾这些知识我觉得很棒。我记录的大部分是比较实用的命令。(因为很多命令有很多参数分支有不同的功能)希望以后的学习能够多多使用他们。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paperfish/p/4960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