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之旅:基础规范

在设计架构的时候,要考虑由下而上的模式,底层的实践最终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架构。再好的架构,如果没有辅以有效的工程实践,那么最终我们得到的只是一只空有其表的架构方案。能自下而上影响软件架构的,就只有代码了。

代码本身是一种难以衡量的实践。同一个业务功能有不同的代码实现。想象一个场景,我们对外提供了一个 RESTful API 接口,是不是只要我们能以规范的方式提供这个RESTful API 接口,代码的实现方式和质量就变得不重要了?

从短期来看,如果一个API能快速地提供功能以驱动业务增长,那么它就就是一个成功的 API。不论其设计得多么丑陋,代码质量多差,只要不影响性能,未来就有改进的空间。可是从长期来看,API是要能够面向变化而快速拓展的,如果我们不能方便地在 API 中拓展功能,那么它就真的会影响业务了。尽管重构的代码可以帮助我们走向更好的架构,但是在业务进度不合理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在旧的、丑陋的代码上不断堆砌功能。直至有一天,我们愉快地选择重写系统。

在本节里,我们将讨论代码中的一些基础规范,他们更多地关注代码的可读性,而不是代码的质量,我们会在后面的章节里关注代码质量。为了提升代码的可读性,我们需要做到以下的几方面:

  • 规范代码组织结构
    • 统一代码风格,即源代码的书写风格
    • 组件、函数等命名规范
    • 开发工具规范

光看这几点要求,总觉得似乎多了很多条条框框。尽管这种统一性会扼杀团队的多样性,但是对于代码层次的风格统一是相当有必要的。

在这些实践中,有些并不仅仅是实践,他还反应了架构的模式,如代码组织结构 —— 从代码的组织构架上,我们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与系统架构的相似之处。由于应用内的代码复用采用组件化的架构,所以我们应该隔离不同的组件。比如,在 Angular 生成的组件 component 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一种组件完全独立的存在形式。

本文由博客一文多发平台 OpenWrite 发布!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Jafeney/p/13514643.html